试论影响青年就业难的因素

时间:2022-05-25 08:37:39

试论影响青年就业难的因素

摘 要 笔者因多年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就业市场和就业现状有一定的把握。本文主要针对高校青年人就业难的心理因素,即个体在就业过程中在心理健康管理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做逐一分析:如没有充分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能充分了解自己,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不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不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没有从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难 心理健康管理 社会适应能力 人格 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西方国家一权威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对4000名下岗的员工做了失业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0%是因为技术原因下岗;其中90%是因为人际、个性等主观因素导致失业,即就业困难。而材料中所提到的主观因素,在此不妨引用美国思想家和心理学家卡耐基的成功公式:成功=IQ20%+EQ80%。可见在成功就业的道路上IQ是进入职场的名片,而EQ的妥善管理是在职场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关键。可见主宰命运的是后者,即情商的管理。

笔者现从社会适应管理、情商管理、社会实践管理、人格管理、人际管理等多方面的青年心理健康管理现状探询分析就业难的因素。

1 没有充分的社会适应能力

没有充分的社会适应能力在青年就业难的诸多心理因素中占了首位。而社会适应又是个体心理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个青年在进入社会之前由于长期生活在象牙塔里,再伴以中国特色的名为素质教育,实为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人生二十载使青年人对世界、对社会知之不多,对于残酷社会、职场中的规则和潜规则难以理解和接纳,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辩证看待事物和现象,于是对待事物态度非左就右,只看到社会的积极面或阴暗面,一叶障目。

佛语曰:人生是修炼。从现代青年要对自己进行健康管理,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的视角来看,人一生的发展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庞大的生命工程。

在佛经故事中有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经典故事:有一弟子向白隐禅师问禅。大师笑曰:对面有一座大山,你相信吗?我可以叫它过来。弟子信以为真,耐心等待。等了半天还是纹丝不动。弟子问大师,大师不语。又等了半晌,山还是没过来,弟子耐不住了,又问师傅。大师笑然,起身就往外走去,弟子不解,又问。师傅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嘛!弟子此时大悟——外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个体只有具备不断适应的积极心态,才能永立于不败之地。

人贵为高等动物,之所以有别于一切低等动物是因为首先人有思想,包括认知、情绪、意识等一系列心理过程,而和谐、积极的心理过程的产生又与人之社会性密切相关。因为每一个个体都生活在由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职场生活、社会生活构筑起来的社会体系里。这决定了一个生命必然经过从呱呱坠地到进幼儿园、进小学、进中学、大学,最后进入职场,到社会大课堂中去修炼人生的必然过程,说明了人必然要由家庭,走向学校,最后进入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违背。

心理学界有名的“狼孩”的事例可以作为明证:俩狼孩被狼叼走后在山洞里喂养到五岁和九岁。当人发现他们时就带他们回归社会生活。接着教他们吃饭、语言、学习等事务,但无济于事,因脱离社会太久,且已错过了个体社会化的最佳时期0~6岁。所以狼孩只会像狼一样嗷叫、爬行,且无法适应人的语言及生活方式,最后11、12岁就死去了。

可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何等重要。且不说狼孩,就是一个正常生存在人群中的个体,假如父母在培养教育期,即12岁以前错过了口腔期0~1.5岁、期1.5~3岁、性蕾期3~6岁、潜伏期6~12岁四个关键阶段的正确的广义上的“性心理”发展的培养,必然导致其进入青春期后迷茫和手足无措,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里所言及的青年性心理是引用费洛伊德的著名《性学三论》中的广义上的性分析理论,即个体一生的发展都离不开性的发展,它包括性生殖的生物的性;心理的性—— 个体对性别的认同、适应;社会的性,即不同社会角色的扮演。而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包括责任、坚持、谦让、忍让、包容、节俭、感恩、吃苦、耐劳等诸多方面的素质。这三方面的发展都举足轻重,尤其青年初涉社会的职业发展期20岁~35岁,正是社会性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而由于诸多因素,长期只重视智商的培养,忽略社会性教育的培养模式导致部分青年一进入社会就陷入困境。

提高青年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只有三结合,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密切结合,且重点要始终贯穿在个体在六岁以后的人的社会性的教育点滴中,时时渗透。尤其父母要承担起主要责任,使个体心理发展进入青年期后逐渐能达到童年自我、成人自我、父母自我的“三我”的动态平衡,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打好基础。

2 不能充分了解自己,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

不能充分了解自己,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也是导致青年就业困难的因素之一。

《普通心理学》中,对个体情商的管理内容做了五个方面的界定,其中放在首位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其次是管理自己的情绪。可见这是个体生命心理发展的基本元素。既然是元素,就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会陷入困境。

在青年就业困难群体中笔者接触了不少类似个案,即由于缺乏职业指导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和意识,不知道该怎样充分了解自己,即不能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学的方式了解自己,即自身心理发展方面的规律,如自己的性格、气质、情商、智商等方面的状况。尤其气质类型的把握也就决定了个体适合从事的职业类型。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于1959年就提出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首先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相应的职业也划分为六种类型(社会型、实际型、常规型、艺术型、管理型、研究型),实质在于劳动者与职业的相互匹配。他认为,同一类型的劳动与职业相互结合,便是达到适应状态,其才能与积极性会得到很好发挥。即一个人只有做自己喜欢和适合的职业才会全身心投入,且能用超人的毅力克服挫折和失败,走向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峰。

上一篇:寓学于乐 提高学习化学的志趣 下一篇:高校招生工作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