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体的浮与沉》的教与学

时间:2022-08-31 05:06:49

我曾在八年级用《物体的浮与沉》上了一节物理公开课,我简单谈谈这节课的教与学。

一、教材方面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五节的内容,探究的主题是:物体浮沉的条件及简单应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在液体里浮沉的4种基本状态,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以及生活、科技上的简单应用,应用结果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物理现象,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与沉现象,通过自己动手,感受物体的浮与沉与物体的重力和浮力有关,并得出相应的规律,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及两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简单的浮沉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体浮沉条件的分析,物体浮沉的判断,让学生深入理解物体的“漂浮”“悬浮”两种状态。

难点:物体浮沉条件的分析,物体浮沉的判断。

三、教学策略

情景激学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复习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二力平衡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引入新课

用乒乓球在水中的浮沉现象,观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而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小木块、乒乓球上浮,小铁块下沉。

对这些现象,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

(1)提出问题

物体的浮沉究竟取决于什么?

(2)猜想与假设

只有力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要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此物体的浮沉可能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五、实验探究

1.把空的小瓶完全浸没于水中,再松手。

现象:小瓶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受力分析:由于此时物体上浮,可知合力方向向上,即F浮>G物。

2.把装满水的小瓶完全浸没于水中,再松手。

现象:小瓶下沉,最终静止于容器底部。

受力分析:由于此时物体下沉,可知合力方向向下,即F浮

3.想办法使小瓶既不上浮,也不下沉,即静止在水中。

现象:在小瓶中装入适量的水,可使小瓶悬浮于水中,或在水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分析:由于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合力为0,即F浮=G物。

六、得出结论

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悬浮与漂浮的异同:

相同点:F浮=G物

不同点:(1)它们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悬浮物体在液体内部,漂浮物体在液体表面。(2)V排与V物的关系不同。

七、题型示例

例:一质量为2kg,体积为2×10-3m3的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此时该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已知:m=2kg v=2×10-3m3 g=9.8N/kg ρ水=1.0×103kg/m3

求:F浮,所处状态

解:根据:F浮=ρ液gv排有

F浮=1.0×103kg/m3×9.8N/kg×2×10-3m3=19.6

又根据:G=mg有:G=2kg×9.8N/kg=19.6N

因为:F浮=G=19.6N

所以: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答:浮力为19.6N,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最后通过学生汇报有哪些收获来小结本节的内容,使课堂始终保持轻松、和谐的氛围,以“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来结束这节课。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以上是我对本节教学的肤浅认识,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提出更好的见解。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中学)

上一篇:初中英语分层作业的布置与评价初探 下一篇: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