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的本质

时间:2022-08-31 04:01:02

谈谈语文教学的本质

语文和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关系,但二者不是一回事。语文的本质确定的是“语文本身是什么”,其外延界定了它是母语教学课程这一学科特性,其内涵则由语文的人文性和民族性二者共同锁定。语文教学确定的是这一学科课程师生双方教(学)什么、怎么教(学)的问题。语文和语文教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语文是体,语文教学是用,体用结合,才能使这一学科课程走向完善,因为人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文素质,而语文教学在形成、提高和完善人文素质方面不可或缺。

其一,时间的连续性。这里我们提到的时间的连续性有别于语文教育界提出的语文教育“终身性”原则,因为这里的语文教学我们专指狭义的学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的连续性。从学前班开始,学生就已经开始了本民族语的规范化学习,甚至时间可能更早,而这种学习从学前班开始,到高中毕业结束。除了继续学习中文和中文相关专业的学生有可能继续进行这种规范化的学习之外,大多数人均走向非正规化的学习。而每一年级的学习都是上一年级学习的继续和下一年级学习的前提,中间有些环节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能跨越和提前的。

其二,内容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历来争论颇多,至今也仍未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已从最初吕叔湘的“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字”转到“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言语的形式还是言语内容”。仔细分析这两种情况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前者和后者提出的其实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内容和形式何者为先的问题。

“工具论”者认为语文既然是工具学科,那么学生只要具备了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意味着学生掌握了这一工具,因而强调语文学科体系的科学建构,这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科学化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而“人文论”者则认为语文不仅是工具,它是母语教学,应当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强调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的提高,重视语文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影响,重视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整合,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个性的养成。通过语文学习,将着眼点放在“立人”方面,因而强调语文学科教学要从人出发,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和归宿,这对于学生学习体系的合理建立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

其三,方法的有效性。现代语文教育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它的高效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方法的继承与革新。现在我们在强调传统的语文学习手段的同时,探讨和尝试使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语文课程信息技术化(即多媒体教学)等学习方式,以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由于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无不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但其耗时长且低效率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尤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合作意识的培养更显示出其紧迫性与必要性,也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但合作学习对个体个性发展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自身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自主学习是我们最终要培养学生掌握并终生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最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但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校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而且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主学习的随意性大、难以调控的问题亦不易解决。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语文教学已是当代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其高速、快捷、立体、综合、交互、大容量等快餐文化的特点不但吸引教师,更吸引着学生,但对内容选择、对师生双方自制能力、对学习成绩的测评等方面的要求都是高标准的,而这种素质要求是现在我们许多师生所难以达到的。

其四,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不只是为了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要以课程标准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充分发挥其激励的功能,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语文教学的评价是一种综合评价,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照顾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使这种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以往我们多以学业成绩作为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促使我们的评价结构日益走向多元化,将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许多非智力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理念也成为评价指标。以往的评价,学生往往被排除在外,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现在,我们则更多地强调学生参与评价,并注重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并将评价中的多元化主体评价以权重的形式进行科学化的处理,使这种评价更为科学、真实、合理、有效。在提高被评价者地位的同时,将评价变成学习主体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评价变成理解、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形成友好、平等和积极的评价关系。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上一篇: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激励原则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