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班级合作小组 提高化学课堂实效性

时间:2022-08-31 02:00:23

构建班级合作小组 提高化学课堂实效性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教学的中心必须是学生。合作学习理论也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是一种视教学为师生平等的互动关系的教学活动),这是合作学习对“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种教学观的拓展。本文即围绕合作学习展开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班级合作小组;共同体;开放性教学;课堂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21-2

一、班级合作小组的组建方式

班级合作小组的组建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和“共同体”的原则。

依据学生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结合课堂表现及各任课老师的评价,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四个等次,老师再按照学生的综合成绩将学生编号为A1、A2、……、A10;B1、B2、……、B10;C1、C2、……、C10;D1、D2、……、D10。再结合学生的性格、特长、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建成相对平衡的五大组,每组8人,成员由2个等第A、2个等第B、2个等第C、2个等第D组成。合作小组以“一对一”师徒结对互助学习为基本合作单位,通过师傅讲解徒弟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提问的方式点拨徒弟学习存在的问题帮助徒弟完成学习任务。在师徒二人合作的基础上,由组长(副组长)组织开展4人小组合作和8人小组合作,解决二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分享二人小组的成果。小组中必须有2―3人学习能力较强且相近,这有利于他们共同解决有难度的问题,起到培优、促优作用。最后由大组长安排组员合理分工完成大的学习任务。徒弟在此过程得到有效帮助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师傅在此过程巩固了所学知识,更提高了展讲能力。

座位要求如图:

每一个合作小组是一个高度凝结整合的集体,小组成员的学习、成长与评价都和小组及其他成员密不可分,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大家是一个“共同体”。

二、班级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策略

合理的座位编排只是班级合作小组的“形”,要使班级合作小组能真正提高化学课堂的实效性,还必须让她具有“神”。班级合作小组的“神”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要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题材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课堂教学形式与策略,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因为合作学习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素质、问题的难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情选择是否进行合作交流。

(1)选择具有探索规律的题材。

化学是一门规律性较强、又极具探究性的学科,常常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应用。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极其有限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功效。

例如,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题时,学生可以根据镁、铝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铁、铜高温时才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得出一个结论: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同时也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不同金属与同一物质反应时,反应越容易或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越活泼。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对镁、锌、铁、铜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对比,学生又可以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泼程度依次为镁>锌>铁>铜。在老师书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难掌握其他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下来,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相似点,学生也不难找到它们都是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由此说明它们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这样自然而然就引出了置换反应的定义。

(2)选择具有开放性的题材。

“开放性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这一内容,在学生明白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时,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试管、集气瓶、锥形瓶、烧杯、烧瓶、量筒、单孔塞、双孔塞、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等仪器,先组内讨论组装出各种装置,并展示出来,然后组间对比,看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集思广益、协作攻关,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即便如此。最后经过全班内小组间的交流,得出所有可能结果,对于有特色的装置,再请相应小组推选代表展讲其特点,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3)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题材。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即挑战性的题材应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的题材在习题课中比较多。

(4)选择具有生活性的题材。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化学知识指导学生选择与社会现象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利用“班级学习小组”这一平台开展合作交流、研究学习。

例如,利用生活素材自制过滤装置、利用厨房用品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日常生活用品除水垢、自制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自制测定溶液的导电性装置等实验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又容易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除了实验外,如何让燃料充分燃烧、如何防止铁质用具生锈、怎样节约用水、溶液的形成、怎样保护空气、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等也都是适合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题材。

2.要创设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

(1)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设计恰当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设计问题情景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思维的特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创设的问题情景要具有发展性、启发性、层次性、探究性,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合作时间,一般以中等偏下的学生认知水平为参照物,也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何时停止,要进行预估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要避免合作学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更要避免强行给学生设“圈套”,不允许学生有偏离或“另辟蹊径”,限制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应努力维护学生的思维创新的火花,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

(3)调控合作学习的有效。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有效调控。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发现小组讨论混乱无序时,要耐心讲解,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中;发现讨论偏离主题时,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有效。

3.要引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竞争机制

(1)建立一套科学的竞争机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制定化学课堂上的竞争内容和形式。

内容:解题正确率、小组成员在全班展讲效果、小组合作时组员间配合、回老师提问或其他小组提问的次数。

形式:采用抢答和必答两种。抢答是给学习优异的学生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品尝成功的喜悦,并从这种喜悦中创造更多的成功。必答是集体协作的体现。

规则:根据竞争内容采用积分制,小组总分累计,期中期末分别评出优秀团体,并同时选出每组进步最大的同学。

(2)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积极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间的有效合作。科学的评价机制要把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可采用“多元评价”,把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书库,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对学习过程和小组集体的评价,可采用“过程性评价”。把个人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积分改为小组积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可采用“激励性性评价”,最终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使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育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03).

[2]杨爽.中学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4.

[3]谭丽仪.构建探究型初中化学课堂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1(17).

上一篇:将小学信息技术引向阳光地带 下一篇:浅议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