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板书设计

时间:2022-08-31 12:32:37

语文阅读教学板书设计

一篇优秀的文章,或如行云流水,缓缓铺开;或如飞流瀑布,一泻千里;或如九曲黄河,百折不回……中小学教科书上所选的文章,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来说都是堪称楷模的好文章,构思立意自有其神妙之处。

寄抽象于具象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引导学生领会文本思路,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文本思路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的板书设计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途径。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可以将抽象难摹的行文思路形象化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思路,同时对于学生习作起到楷模的示范作用。本文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几篇课文为例,以折线或曲线图的板书形式作为切入口,对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的板书进行探微。

根据发展水平,可以将人的思维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初中生的思维已经发展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但是这种逻辑思维仍然要以具体形象为引导。关系图可以将文章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时空关系或者知识结构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体会。以李商隐的两首诗为例。

李商隐的《无题》虽没有明确的主题,表意较为模糊,但是其凄丽婉转的诗风,分明传递出伤感之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是“无题诗”的代表作。此诗首联写自己暮春时与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达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颈联一转笔法,从对方写起,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情形,“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想象对方与自己分别之后对镜愁思、望月苦吟的凄冷画面。尾联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却更进一步跨越空间,忖度对方思念自己之苦,使自己的相思之情更深一层,更为深切有味。颔联的巧妙文脉可以用图1为学生板书展示出来。

化隐含为显现

作者的写作是建构的过程,而读者的阅读是解构的过程。例如,林嗣环的《口技》全文围绕一个“善”字,由“施八尺屏障”开始,至“撤屏视之”结束,重点描摹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口技内容。细细品读,全文如一场电影般在读者的脑海中浮现。对《口技》的理解止于此是不够的,要进一步分析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还需对表演内容做进一步分析。这时,借助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分析,会更加形象具体。表演内容可分为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概括为: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两个高潮的出现各不相同,第一次由妇人觉到四人醒,是一个渐起的过程,而第二个高潮火场百象,却是在“忽一人大呼火起”之后突然出现的,可以用折线倾斜的不同角度来形象地表现出来。两个高潮第一次是五种声音一时齐发,第二次是十种声音一时齐发,这样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样的板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口技》是一篇要求背诵的古文,将其隐含的文线勾勒出来,引导学生依线逐段背诵,大大降低了学生在背诵时的心理难度。同时,背诵的过程也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结构,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另外,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背诵,是一种理解记忆,遗忘后也易于重新掌握。

牵片段悟全篇

叙事作品大多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情节的,其基本结构是线性历时结构。但是优秀的文章绝无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而是在事件的线性发展过程中选取几个节点,围绕写作意图精雕细刻地进行细节描写。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情节,或不写,或略写,这样就出现了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的不重合。而作者选取的几个节点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恰是整篇作品的主旨所在,因此在线上对点进行精深品析,是阅读教学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把手和重点。有点有线,连点为线,以线析点,才能让文章结构了然于心,写作意图跃然于前。以陆定一《老山界》和契诃夫《变色龙》为例。契诃夫的《变色龙》情节比较简单,主要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头处理“狗咬人”案件的经过。在处理过程中,奥楚蔑洛夫做出了六次不同的断定结果,小狗先后被说成是“畜生、疯狗”“小狗”“下贱痞子”“娇贵的狗”“野狗”“伶俐的狗”,警官做出判定的依据是:狗的主人是谁。在他的判断做出急转弯时,会以天气为借口,以穿脱军大衣来掩盖他的变化。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人物特征,把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变化可以用图2的折线图作为板书进行呈现。折线图将小说各个片段的变化产生的整体对比效果清晰地展现出来,小说的主题也就得出。

简洁明了的板书如泉流石上,图照文心,线展文脉。这种板书设计适用于叙事作品,也适用于抒情作品;适用于现代文,也适用于文言文。用线条和关键词来设计板书,呈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关键词要经过认真筛选、提炼,线条的走向要在反复的阅读中进行推敲,这个过程是师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也是引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过程。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十一中学)

上一篇:小班化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下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课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