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对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时间:2022-08-31 11:43:00

儿童白血病对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对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症状自评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对44例白血病儿童母亲和44例正常儿童的母亲进行评估。结果:①白血病儿童母亲的SCL-90中除偏执外,其他因子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白血病儿童;母亲;心理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6(c)-133-03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是小儿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亦是儿童时期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我国15岁以下小儿每年白血病的发病数约有15 000例。近20年来,随着小儿急性白血病疗效的进步,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提高。同时放疗和化疗给患儿带来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多。这些治疗方法对于儿童生长、脑认知功能、生育能力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个别情况下,诱发了恶性肿瘤的发生。随着长期生存患儿人数的增长,有关儿童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这些问题。本课题对白血病儿童母亲心理健康状况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白血病组:来源于2005年12月~2006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血液科病房收集了44例白血病儿童的母亲[白血病儿童男30例,女14例,年龄(8.66±3.12)岁;母亲年龄(34.91±4.38)岁]的资料。正常对照组:调查白血病组的同时,采用性别、年龄、成长环境相匹配的44例正常儿童的母亲作为研究对照。

1.2 白血病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1998年的诊断和分型标准。所有儿童均符合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所有儿童都是ALL,都达到了完全缓解。

1.3 排除标准

排除高危类型。具有包括:①小于12个月的婴儿白血病;②诊断时已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白血病,或白血病等;③染色体核型为t(4;11)或t(9;22)异常;④小于45条染色体的低二倍体;⑤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⑥泼尼松诱导试验60 mg/(m2・d)×7 d(d1~d7),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1 000/μl),定为泼尼松不良效应者;⑦标危ALL诱导化疗6周不能获完全缓解者。

1.4 研究方法

1.4.1 评估工具

1.4.1.1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包含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1]。

1.4.1.2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此问卷用于生活质量的多维评定,共74个条目,20个因子和4个维度[1]。

1.4.1.3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the PTSD check list-civilian version,PCL-C)[2]:由17个项目组成,与DSM-IV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三大主要症状一致,即闯入性再度体验、回避/情感麻木、警觉状态。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与管理,采用t检验、Spearman 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白血病儿童母亲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

除偏执外,其他因子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2.2 白血病儿童母亲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的比较

白血病组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均高于与常模(P

2.3 PCL-C得分不同的白血病儿童母亲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应用 PCL-C对白血病儿童母亲的 PTSD进行测量,其平均分为39.57~13.17分,以41分为临界值[8]。其阳性检出率为43.18%。PCL-C得分不同的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显示,PCL-C得分高组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附加项目因子的评分均高于PCL-C得分低组(P

2.4 白血病儿童母亲生活质量的研究

白血病儿童母亲组的生活质量在多个因子和多个维度上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2.5白血病儿童母亲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SCL-90中除了恐怖因子,其他都与躯体功能维度呈负相关(P

3讨论

从结果看出,白血病儿童母亲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仅低于对照组母亲,同时也低于正常人群。Magni G等[3]应用SCL-90对41名白血病和何杰金病儿童的母亲在入院时、8个月、20个月时进行调查。入院时,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8个月和20个月时抑郁和睡眠障碍因子得分仍然处于高水平。国内孟馥等[4]应用SCL-90等对血液肿瘤儿童母亲的心理状况调查也发现,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

PCL-C对白血病儿童母亲的 PTSD进行测量,以41分为临界值。PTSD的检出率为43.18%。应用DSM-IV对白血病儿童母亲进行诊断,PTSD的发生率为38.64%。Markus A. Landolt等[7]在对发生事故或被诊断为癌症或Ⅰ型糖尿病后5~6周的209名儿童(年龄6.5~14.5 岁)及母亲应用量表进行调查,发现16%的父亲和23.9%的母亲完全符合DSM-IV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Stuber ML等[8]对64名白血病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母亲60名,父亲42名)进行调查发现,12.5%的幸存者中,39.7%的母亲和33.3%的父亲存在严重的PTSD症状,这与本组的调查结果接近。因此可以看出白血病儿童母亲的心理创伤是普遍存在的。白血病儿童母亲PCL-C得分高心理健康状况更差。Best M等[9]对113名白血病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时发现,治疗过程中母亲的焦虑情绪是其今后是否罹患PTSD的重要预测指标。因此,母亲的高水平的焦虑情绪是今后是否出现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危险因素,这与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一致。

白血病儿童母亲生活质量是非常差,不仅表现在心理及躯体方面,而且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方面均受到影响。Yamazaki S等[10]应用36项简明量表(36-item short-form, SF-36)对97名白血病儿童的母亲和240名非白血病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时发现,白血病儿童的母亲在躯体功能、精力、一般健康、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均低于对照组。Eiser C等[11]对白血病儿童及其母亲调查时得出,白血病儿童的母亲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本组与前人研究的结果一致。

从相关分析结果看出,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关系密切。我们不难想象白血病儿童的母亲不仅面临孩子生命受到威胁的心理创伤,而且经济上的拮据可能使得母亲的社会支持系统陷入窘境,母亲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也就可想而知了。由于心理问题导致躯体问题的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母亲的社会功能,导致社会功能下降。因此,孩子的白血病直接影响母亲的心理状况,而心理状况又直接影响着母亲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济宁: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社,2001:74-82,118-121.

[2]Reny de Leeuw, John E.Schmidt, Charles R. Carlson. traumatic stressors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 in headache patients[J]. Headache,2005,45:1365-1374.

[3]Magni G, Carli M, De Leo D, et al. Longitudinal evaluation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m alignancies[J]. Acta Paediatr Scand,1986,75:283-288.

[4]孟馥,傅晓燕,李春波,等.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心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457-459.

[5]Iqbal A, Siddiqui KS. Depression among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2002,14:6-9.

[6]Hoekstra-Wddbers JE, Jaspers JP, Kamps WA,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and coping in parents of pediatric cancer patients[J].Psychooncology,1998,7:26-36.

[7]Markus A. Landolt, Margarete Vollrath, Karin Ribi, et al. Incidence and associations of parental and child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in pediatric patients[J].J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03,44:1199-1207.

[8]Stuber ML, Christakis DA, Houskamp B, et al. Post trauma symptoms in childhood leukemia survivors and their parents[J].Psychosomatics,1996,37:254-261.

[9]Best M, Streisand R, Catania L, et al. Parental distress during pediatric leukemia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PTSS) after treatment ends[J].J Pediatric Psychology,2001,26:299-307.

[10]Yamazaki S, Sokejima S, Mizoue T,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leukemia in Japan[J].Qual Life Res, 2005,14:1079-1085.

[11]Eiser C, Eiser JR, Stride CB.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newly diagnosed with cancer and their mothers[J].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2005,3:29.

(收稿日期:2009-04-20)

上一篇:联合用药在连锁药店经营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药学专业中生药学成绩与其他学科成绩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