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方法分析与探讨

时间:2022-08-31 11:34:13

儿科学教学方法分析与探讨

[摘要] 根据临床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儿科学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学改进的想法和设想,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儿科学;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b)-107-01

儿科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医学生成长为医师的重要基础之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如何继承已有的知识又融入新的内容,为同学们提供自由思维的空间并启发其创造性,是教师必须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自我提高的一大舞台。

1 临床医学教学的类型

据医学知识教育对象及人才的培养特点,教学类型应分为整理综合型、启发创造型。前者是教学的重点,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后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1.1 整理综合型

历史上被奉为“圣人”的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循序渐进”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仍为现代人所继承。医学教科书是教学的根本,融入了一些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对疾病的科学认识,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但由于教材编写的客观原因,有些内容显得滞后,同时又由于教学本身的改革、课时的缩短等原因,对如何系统、循序渐进地讲解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综合整理教材内容,同时又要广泛查阅资料,科学地收集新的内容,结合教材把先进知识及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使同学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接受新的内容,了解发展动态,保证他们在高度活跃状态下听课。

1.2 启发创造型

创造是科学的主体,是关系到学科能否生存的关键。启发创造性教育是教师们必须面对且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创造不是异想天开,而是通过日积月累,在渊博知识的基础上,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深入的钻研。教师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发病机制推理相应临床表现。启发创造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要站在学科的前沿,把握发展的动态,同时还要有渊博的知识。

2 儿科教学方法及要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授课程具体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2.1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其学习动力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起着巨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繁杂的儿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以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乐中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习实际情况,灵活而巧妙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以乐激趣,以趣激学”的目的。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综合能力差,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应把问题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真实的临床典型病例,问题的提出要以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为依据,与儿童病理、生理特点相联系,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进行教学。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管理者、传授者、仲裁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研究

教学过程是知识信息传递、认知、接受的全过程。它包括教师的备课和授课,也包括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理解和接受。作为教师,应把握病症本质。教师在讲解时应抓住本质,正确概括,同时对某些容易混淆的病症概念进行比较和辨析,使学生有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习由难变易。教师总结归纳,要言简意赅,容易记忆。例如,小儿行为的发育过程可记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语言发育则记为“一哭三笑四认母,五抓八语周认人”;小儿液体疗法记为“三三制”,即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补(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总结为“一大二快三突然”,即肝大、呼吸和心跳快、突然极度烦躁、突然面色发灰或青紫、突然喘憋。作为学生应依照教师的指导,掌握每个病症的基本特征、本质,并能进行比较和辨析各种不同的病症,使自己尽快地提高。

3 充分应用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儿科学教学提供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研制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便利条件。这使人体内部结构、运动状况、代谢变化等的展示更加形象化、动态化。教师要合理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与现代医学教育的启发、诱导式教学相结合。

将多媒体课件充分应用到启发、诱导式教学中,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教师的理论知识要非常扎实,对所讲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其次,教师应亲自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巧,把自己的想法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教学中。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所讲述的内容要逐步出现,这样可以启发和诱导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去思考。有些看似简单的症状,通过多媒体巧妙地体现出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小的课堂讨论,诱导学生思考,用逐步展现的方式给出正确答案。

总之,在儿科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通过整理综合型和启发创造型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合理充分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08-12-08)

上一篇:护理干预减少老年患者留置胃管鼻饲并发症的观... 下一篇: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