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电影:人文关怀

时间:2022-08-31 11:15:08

2012中国电影:人文关怀

摘 要:201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在“大片”云集中突围出一批制作精良的以情取胜的电影,这些电影不仅延续着以往情感片的“爱”“情”的主题,而且还表现出博大而真切的人文关怀,这使电影主题意蕴更加深厚,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2012电影 情感 人文关怀

影视艺术是依赖于大众需求的,是为一切人的艺术,可以说它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它需要展现人的情感伦理世界,表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境遇,以小见大,以偶然昭示必然。影视艺术要挖掘人类共通的情感,展现人性中的真善美,表现博大而真切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给受众以心灵的启迪与触动,要展现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是人的特殊认知,对人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有重要意义,艺术则是情感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商业大片愈演愈烈的当下,有远见的电影人都放下大投资、高科技,用原始而朴素的爱与情滋润人的心灵,用人文关怀探索人生,于主题内容上关注现实生活,带给观者心灵上的震撼,引发观者的思考,使观众情感受到熏陶,在如梦如幻的艺术世界里实现交流,更好地感知并且反思生活,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达到人格的完善。2012年的情感电影中爱情仍是美好的,既使青春的逝去、初恋苦涩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但只要坚守便会失而复得“Hold住爱”;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的父母正在变老,但我们却很少去真正关怀老人,《桃姐》《飞越老人院》为我们讲述了老人的幸与不幸;社会是复杂的,不仅有亲密的爱人、挂念的老人,更多的是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陌生人之爱会让社会更加温暖,反之则造成悲剧。

一、追溯青春的人生诗意

爱情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圣神而纯洁;爱情很美好,也很苦涩,可以说爱情是酸甜苦辣集合的完美象征。爱情是青春的永恒主题。《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于2012年一月份上映,它为新的一年吹入一股清新之风,点燃了年轻人的青春激情,也唤起了青春渐行渐远的人们遥远却清晰的回忆。

这是一个捣蛋男生和优秀女生之间的故事。影片用清新委婉的风格记录了一朵青春之花从初绽到怒放再至凋谢的历程。柯景腾,顽劣调皮,全年级五百多名学生,他是在四百多名徘徊的“差生”。由于一次恶作剧,被老师排到了沈佳宜前面,并授予管教权。最初,两人相看两厌。可是因为一系列偶然的事件,柯景腾渐渐喜欢上了这个成绩优异、气质绝佳,喜欢在身后用圆珠笔戳自己校服,几乎被所有男生都喜欢的女孩。为了追到沈佳宜,柯景腾努力念书,只为了跟沈佳宜考上同一所大学。可命运弄人,柯景腾考上了沈佳宜心仪的大学,沈佳宜却落榜去了师大。面对各自心中微妙的情愫,沈佳宜在等待柯景腾向自己表白。而柯景腾满怀忧虑,怕被拒绝。柯景腾为了吸引沈佳宜而举办的格斗比赛,最终成了摧残稚嫩初恋的加速剂。他们输掉的,不是对感情的真诚,而是畏惧,一种害怕自己不完美以及害怕被对方拒绝的畏惧感。眼泪,争吵,分手,成为了他们对远去青春的回馈。然而,一旦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淋那些年错过的大雨,回不去续那些年错过的爱情,以及回不去再次拥抱你,以及拥抱错过的勇气。

没有牵手,没有亲吻,也没有在一起过,却如此铭心刻骨。没有结果的爱情,只要开过花,颜色就是灿烂的。见证了这灿烂,我们的青春再也无悔。我们都为这一场奇特的爱情唏嘘不已,或者说我们是在为我们自己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感到唏嘘。会为这部电影感动的人,一定都遇到过自己的沈佳宜或者是柯景腾。回首似水流年,让我们借助影片追溯到最初的起点,对着记忆中那些青涩的脸庞,真诚地说声,感谢我的青春中有你。

恋爱中的男女渴望着让自己的爱情修成正果,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似乎已成共识。《HOLD住爱》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婚姻爱情生活而言,是一部良好的爱情指南片,至少对于处在婚姻磨合期的年轻夫妇来说是如此。

对于陶小磊(刘恺威饰演)和周静(杨幂饰演)这对新婚夫妻而言就是如此,尽管爱情还在,可是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后却遇到了性格磨合的麻烦,以至于在一时冲动之下离婚,这或许就是当下许多夫妇的写照。他们不是因为不爱,而是不懂得如何去爱对方,理解对方,对独生子女来说尤其如此,因为缺少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缺少与同龄人真正进行沟通的能力,导致婚姻成为他们边学习边成长的场所。当然,另人扼腕的是,有些人还没有学会就选择了分手。片中的陶小磊和周静是幸运的,因为有个一直爱着他们的父亲不惜一切代价来试图帮他们挽回爱情,最终也挽回了父子亲情。

当然,电影一开始周静与陶小磊的争执,或许体现了每个女孩的梦想,她不要求丈夫或男朋友有多强,只要求对方有多关心自己。或许在这方面,女人确实是感性的,如果不能让自己感动就会愤怒。而男人则永远是现实的,当结婚之后,事业或者供养家庭的责任感会让他更关注物质的需要。这恰恰是男人与女人最大的区别,也是双方都需要理解的地方。

通过影片我们认识到,其实爱情很简单,爱要感恩、爱要沟通、爱要理解、爱要珍惜,爱不在远方,爱就是要坚守现有的幸福。套用冰心的诗句那就是: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二、默默守护的人间真情

Roger像平常那样出差回来,像平常那样忘带钥匙,像平常那样叫着桃姐,可这一次,此门仍在,人面失落。平淡无奇的人物,波澜微细的情节,《桃姐》却挖掘出无限的视觉细节与情感留白。简单生活的影像,过滤出不简单的人格,不简单的电影立足本土,其中始终如一的是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照与人文关怀的坚定传承。虽然桃姐和Roger不是亲人,但是在桃姐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却非常自然地表现出了胜似亲情的感情,这种真实纯粹的感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在北大百年讲堂的首映式上秦海璐说:“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桃姐。”是的,她可能是你的母亲,可能是一位年长的邻居,可能是一个服侍过人的老妈子,也可能是总在菜市场里遇见的颤颤巍巍的老太。她没什么文化,不会社交礼仪,只知怎么做牛舌好吃,去哪里买菜便宜;她不过问你的事业,不懂鉴赏与品味,只会觉得你最棒,永远为你骄傲和自豪;她絮絮叨叨,拒绝你破费,很容易满足,待人宽容善良;她执拗倔强,顽固不改,你熟知她的缺点,最可爱也最真实。

桃姐是幸运的,更多的老人晚景凄凉,看护员给不能自理的老人们逐个喂食,满城烟花下敬老院里却寂静清冷,目睹一位老人离去的麻木与无奈,这些都让观众在欢笑之余冷静下来,重新回到了心酸的生活里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老人的赡养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块心病,忙于生计让人们对老人的陪伴越来越少,有的时候真的是有心而无力,很多时候子女以为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就是孝顺了,可渐渐地却忘了老人们自己的需要,父母总说你忙你的事情,不用担心我,但是他们需要的不过是我们常回家。《飞越老人院》依然将视点集聚在家庭伦理和亲情表达,并且其中所透露出的文化意味和情感体验在如今杂象丛生的电影市场环境中更显独特。电影的后半场发生在公路上,从禁锢的、死气沉沉的老人院骤然开阔到一望无际的草原,最终驶向大海,其中的象征意义已经像作文中结尾的升华一般昭然若揭。

电影中没有交待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的经济来源,他们逃出老人院后的费用问题,张扬面对疑问是这么解释的:“这不是写实主义的电影,不是真正在写这些老人院问题的电影。我觉得更多地是在写飞越的概念,是这些老人对自我、对生命超越的概念,是更多地在写面对死亡,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过这种老年生活。电影里实际上就是两方面,一方面写家庭关系,老人们每个家庭里会遇到的问题,会遇到人与人情感沟通的问题;一方面就是写老年人真正需要什么,到老年了是不是吃饱喝足住好了就完事儿了,还是说他们也需要自由的空间,需要梦想,需要释放自己。”

当然电影也没有完全回避老年人的困窘,比如老葛第一天住进老人院里就尿床了,他半夜偷偷洗床单时边洗边哭;牛犇演的神经质老头常年被两根带子绑在床上,只能瞎叫唤,与他相比,那些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简直像生活在天堂。

影片的社会背景是凄凉的,但主题却是昂扬的,甚至近乎于戏谑。导演张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反映老年人的窘境与社会现实。老周想去参加一个天津的电视节目,一方面在心理上可以隔海与日本的女儿相望,另一方面这个节目的优胜者有机会到日本。老周、老葛过去是公交司机,他们弄了一辆破公交车,精心排练好节目,载了几位老伙伴,一路狂奔。牛犇扮演的瘫痪老头总是折纸飞机,喊叫着“飞了!飞了!”意喻这些老年人对头顶只有一方天空的生活的厌弃。他们这一路不但看到了大海,还经过大草原、蒙古包,向观众传递的不是灰暗、无望,而是光明、乐观。

三、情感纠葛的人间悲剧

虽然说代孕这个故事本身有点远离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当我们看《母语》时还是被影片中强烈的生活化元素吸引。代孕时李妍母性的自然流露,产子后的情感纠葛、骨肉分离催人泪下,电影中的感情技法处理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却是暗波涌动。故事在大悲剧的时候戛然而止,文艺气息十足,但这种缺乏大圆满结局的故事,引人深思。《母语》没有像国内外其它类似题材一样搬出人伦、道德、等元素来让情节更加激烈,反而平白简朴地探讨当代中国人的婚恋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电影用最真挚的情感给予大家最明确的解答,用独特的视角诠释了爱情与生命的延续,微妙的情感变化也赚足了人们的眼泪。

“感情”是个奇特的东西。当一切都可以被商业化,也许就不会有人在感情的驱使下不谋而合,又不和而离了。李妍只是为了钱和张罄夫妇走到了一起,又因为感情上的难禁与他们发生纷争,这种感情的纠缠与争夺是理性必须忍耐的,却是感情上难以割舍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影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类最伟大的母爱是不能够被轻易用来买卖的。影片表达的最深刻的部分是爱,这一人与人之间赖以维系的纽带。它是人类最高级的、不可操控、不可转移、不可逆转却潜移默化的东西。失去和获得在意料之中早就被设定,却在情理之中不愿意去被承认罢了,只有最终的选择才是人们价值观、人生观最本真的呈现。

影片《搜索》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它是一个更加丰富的文本,除了网络时代的冷暴力,以及小三、隐私权等等问题,还有办公室的厚黑学,各种的羡慕嫉妒恨,虽然在影片中以一种幽默的形态表现出来,但是观众却能够看到这份幽默背后的悲凉意味。如同事之间的“情谊”或许抵不过一串董事长办公室的钥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心的地方便有情感偏颇,尤其是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现代人,身在职场,心如战场。姚晨告诫王珞丹不要把情感因素掺杂到新闻报道中,可笑的是,她手中的公共媒体到底成了个人泄愤的工具,社会人和情感人终究是无法泾渭分明的。从事件的开始直到发酵的整个过程,貌似客观的公共媒体逐渐成为众人角力的战场。于是,记者们便提出并引导受访者说出倾向性的评论;于是,因为职业的便利和所谓的求真态度,便可以不再顾及个人隐私;于是,富贵者便可以用钱设套,进而自我营销,各种丑恶轮番上演。

作为受害者的高圆圆,施害者除了影片中最终被千夫所指的姚晨以外,也还有富商王学圻,还有懵懂的实习记者王珞丹,甚至是可以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媒体参与者,是每一个带着自我情感因素的传播者。“人言可畏”,原本无中生有的小三,成为“不让座”事件后另一个道德贬损的利器。小三问题,其实同样是因为媒体而发酵。“小三”本身便意味着道德上的鄙视,同时也成为捕风捉影和攻击的有效利器。可能一个座位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心情不好的事情很常见,但是小三却将影片中的高圆圆的负面形象推向了极致。

影片的结局是充满悲剧意味的,阴谋、阳谋、死亡,或许能够为诸种凄凉涂抹一丝亮色的是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一段短暂的情感,它的名字叫情。在影片营造的这个不见血但是暴力的环境中,唯一能够带给观众慰藉的是赵又廷所带来的希望,他是影片中最乐观的人,也给观众带来了冰冷后的沉思。陈凯歌让观众直面惨淡之后,也并没有扼杀所有的希望,影片中富商太太陈红收获了一份自由,或许在创作者看来,真正能够从围观中得到解脱的人需要一个坚定的转身,一次决绝地离开、放下。

人文关怀是影片的灵魂。“‘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体现着一种“人本精神”,也就是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这里面的“人”,不分阶级地位、关系亲疏,都应该同等对待。这是任何一个公民都享有的平等权利。不论他是不是你的亲戚朋友,都要对他给予关心。无论他是不是弱势群体,都一样爱护。这是一种拓展了外延的人文关怀,却也是在现今社会体现更多的一个方面。

(王苗苗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273165)

上一篇:从国产电影看善恶评价的多元性 下一篇:动之以情 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