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以情 事半功倍

时间:2022-10-10 09:32:38

摘 要: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活动,虽然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教学对象有其特殊性,但情感因素同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时刻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情感因素

随着国内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研究也日臻完善。众多研究的中心都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何有效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除了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方面外,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一、情感因素的含义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1]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人的大脑总是充满了各种情感,其中很多是潜意识的,我们很多的言行举止都受情感的支配。对学习者来说,情感支配着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某种倾向。情感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类。其中消极情感通常导致被动和抵制行为,因此极大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便趋于停止,即使不停止,其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就应该重视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尤其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消极因素,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习活动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进行。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既是传授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的实践活动,也是在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还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是一个关键性的教学因素,教学活动是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活动。[2]

与其他教学相比,对外汉语教学是有其特殊性的,即教学对象是外国人,有着不同的种族背景、政治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学历和社会经历各不相同,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也各有差异,而且年龄也参差不齐。但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求学与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其他教学对象一样,留学生只有对自己与他人、对汉语及其文化、对汉语学习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持汉语学习的动力并不断取得进步。

三、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古老的中国文化中,人际交往最注重的是一个“情”字。“情”是联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人们交往、沟通的桥梁。对外汉语教育,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下交流与辅导,都构成了一个交际的小环境,而教师就是这个小环境氛围的创造者。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名著《爱的教育》的序言中写道:“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情感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学习者是处于积极的情感态度还是处于消极的情感态度,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处于消极情感态度的学生调整状态,引导学生从不良的情感态度中走出来。[3]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途径:

1.建立起师生之间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情感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因此,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心理学认为,在学习工作中,如果学生心理上有满足感、愉,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情感得到了尊重,那么其潜力就会得到充分的释放,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

信任在情感因素中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要求师生双方坦诚相待,更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有了信任,学生可以产生高度的责任感。对汉语水平高的留学生的信任,能激发他们更强烈的进取精神;对汉语水平差的留学生的信任,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如果教师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较差或犯过错误,就对他们持有怀疑态度,那不但会在感情上伤害他们,更会抑制他们的潜能发挥。

2.教师课堂真情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人际交往一样,教师也要有一定的情感投入,让学生意识到,良师也是益友。这样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之情也可以延伸到对汉语的学习中,乃至发展到对中国的喜爱。“成功的课堂教学第一个标志就是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的兴趣昂然。”[4]传统的经验主义教学法“模仿——记忆——操练”尽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教学法在实践中难以持续,原因就在于其过于枯燥,学生对反复的操练过程感到无趣、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在情感上领悟并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学方法加以改革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觉得有趣,学生也同样觉得有趣,反之亦然。有趣与无趣全在于教师的运作,在于教师的情感投入。

3.合理评价学生,加强课下交流

目前,对外汉语教师们开始更多地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由过去的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而逐步转向多元化。学习上的成功能够促进情感的积极发展,而积极的情感态度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功。充分运用情感因素的功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推动汉语的后续学习。

同时,留学生除了在课堂学习汉语以外,生活中更加需要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沟通。因此,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尽量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当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后,课堂教学也会是在友好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情感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一直关注和探讨的问题,面对新的社会环境下的新型留学生,我们还需要在情感因素上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不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汉语教学工作中,使留学生们能够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注释:

[1]鱼霞:《情感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黄颖:《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3]钱旭菁:《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间的焦虑》,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

[4]叶运生:《西方素质教育精华》,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

(时萍 吉林省沈阳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110159)

上一篇:2012中国电影:人文关怀 下一篇:当代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及审美艺术倾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