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给制造业出主意

时间:2022-09-02 03:54:28

2012,给制造业出主意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体创富的社会氛围”。实体经济的地位,在此前任何一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从未被推到如此高的地位。

可以预见,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将成为中国2012年经济发展的重点。

制造业是经济危机“防火墙”

近三十年来,制造业始终扮演着经济快速增长发动机的角色。2010年,中国GDP达5.7万亿美元(以国际汇率计算),其中制造业贡献占三分之一。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无论是作为生产中心还是市场中心,中国都不可能在全球经济动荡中独善其身。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对外依存度和以代工模式为主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导致中国经济或多或少受到了冲击。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表示,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制造业强大的国家遇到经济危机的先例,德国就是经典案例。

全球知名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19.8%,高于美国的19.4%,在数量上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但在当前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中国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低,大都处在“制造-加工-组装”这个“微笑曲线”的价值最低环节。

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在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上表示,“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已经从2007年的7.26%下滑到2010年的2.91%”。在国际金融危机和近期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萎缩,而中国制造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利润不断下滑。

张梅颖也建议,近些年制造业与金融信贷、房地产业等存在悬殊的利润差距,国家要及时调整产业政策,否则,资本必遵循其逐利本性,从制造业流失,出现制造业空心化现象。

产业战略转型期

2011年11月18日,德勤公布《2011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认为中国低成本领先优势面临挑战,差异化竞争策略被提上议事日程。这就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走新型产业发展之路。

未来,中国制造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单个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同时也要加强产业链的上下游组织与整合,实现产业链的创新能力。

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产业创新涉及到上游的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以及零部件企业,不能靠整车生产商自己创新,零部件企业、汽车电子、发动机等相关领域都要同时创新,这样才能相互拉动,实现整体产业发展的目标。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撰文指出,面对美欧国家高端产业“挤压”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低端产业“挤出”效应,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可供选择的两条途径:调整国内需求结构、培育有活力的国内消费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化,从外需导向转向内需导向。

未来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中,会逐渐把国内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便宜的越南、印度、柬埔寨和印尼等国家,同时从发达国家引入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业。事实上,一些情况正在发生,而且未来这一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海外并购更加频繁

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的数据库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出境并购完成规模306亿美元,其中能源及矿业出境并购规模为167亿美元,占比约为55%。

近几年来,在出境并购中,能源矿业一直居主导地位,面对中国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供应链整合的大趋势,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也逐渐由目前的资源为主转向寻求引入新技术或补充产业链的新趋势。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年初,中国化工集团以24亿美元收购以色列马克西姆・艾根公司60%的股份,艾根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农用化学品生产商和销售商,在世界农作物保护化学品的生产商中名列前茅,收购后,中国化工集团可以将艾根公司的农作物保护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

2011年6月,联想集团以2.31亿欧元收购德国电子厂商Medion AG 36.66%的股份,弥补在西欧消费业务领域的空白。

11月15日,华为宣布与赛门铁克达成协议,以5.3亿美元收购赛门铁克,成立合资公司华为赛门铁克,将其创新安全和存储技术与华为的企业产品整合在一起,将加强华为在云计算上的领先地位。

根据Thomson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数量32桩,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近1倍。

德勤判断,中国作为逐步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经济强国,利用自身的特有优势和历史性机遇,走出去组建国际级的龙头企业,将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股市已见底,欠引爆点 下一篇:2012,中国经济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