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事再审事由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2-08-31 10:40:41

对民事再审事由的理论思考

摘 要:再审程序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救济的程序。对该程序的启动要求具有法定理由。本文对民事再审事由进行介绍,从民事再审的一般规定到民事再审的功能、民事再审事由与既判力、民事再审事由的构成,以加深对民事再审规定的理解。

关键词:再审程序;民事再审;事由

一、民事再审事由简介

民事再审事由是指能够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法定理由,是打开再审程序的关键。因此,可以通过再审事由的合理设置来控制再审程序的启动。民事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发现确有错误,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 再审程序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救济的程序,他与一、二审程序不同,既不是裁决民事争议的一种独立程序,也不是民事案件审理的一级程序。启动一、二审程序不需要已经存在的事实理由,即便要求当事人在诉状中写明事实和理由,那也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而选取的,而且,法院也不会对其进行实质性审查。由于再审程序否定的是生效的裁判,也就是说如果启动再审程序必将会使通过裁判稳定下来的法律关系被动摇,而且不能够实现通过裁判定纷止争的作用。所以,只有将民事再审程序作为一种事后补救的特殊程序,严格的限制该程序的启动,才能够实现维持生效裁判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再审事由,使再审程序在维护裁判的终局性、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和纠错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立法者在对再审事由的设置上都秉承这样一种设置理念那就是想通过法律对民事再审事由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以达到严格控制再审程序启动的目的。生效裁判只有在存在着法律明确规定的再审事由的情形下,当事人才可以依据该再审事由来。请求法院启动再审。当事人提出申请后,法院进行认真的审查用来确定是否存在着再审事由,如果再审事由确实存在,纠纷才能有机会再次进入诉讼程序。

二、民事再审事由的功能

(1)限制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数量,尊重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维护法律的权威。将尊重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和维护法律的权威作为一种意识树立起来,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如果仅仅是为了纠正个案裁判中的某些错误,便不顾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从而轻易的打破生效裁判所确定的稳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做法必将使双方当事人陷于确定裁判随时被打破的恐惧中。尊重生效裁判的既判力是现代法治国家对实现法的安定性价值的必然要求。(2)确保重大瑕疵的案件能启动再审程序,通过再审来维护裁判的公信力和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再审事由的功能主要是为了限制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数量,防止当事人利用再审事由随意的提出诉讼,反过来说只要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事由就可以将再审程序启动。再审事由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存在重大瑕疵的裁判开启再审之门。只有生效裁判是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做出,他的既判力的来源才正当的。而对于那些严重背离法律规定的程序所做出的判决,则应当通过再审程序予以变更或撤销。在诉讼的过程中,当事人之所以把纠纷交给法院裁判,是因为他们对国家司法权的信任,想要通过国家公权力解决个人纷争。如果法院审判的结果偏离了正义的指针,必将削弱司法的公信力,任其发展可能会导致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危机。通过设定再审事由,使存在严重错误的裁判有机会重新进入审理程序,不仅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同时有利于生效裁判公信力的恢复。

三、民事再审事由与既判力

按照民事诉讼理论,当法院所作出的判决生效后,该判决即具有了形式上的确定力和实质上的确定力(即既判力),形式上的确定力禁止了法院非经法定程序变更或撤销生效判决。既判力要求当事人和法院不得就已裁判的诉讼标的为不同的主张和判断。生效了的终局判决就得到了形式上的确定力和既判力两个方面的保护,自然,经过法院审判并且获得了生效判决的法律关系就具有了不能被轻易打破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再审程序的启动无疑为打破这种双层保护壳提供了良机,再审程序设定的依据在于这种重大瑕疵的判决本身就欠缺既判力正当化的依据。再审事由的存在就是直接对既判力的正当化进行否定。因此,法院可以在当事人指出再审事由后,通过再审否定原判决。而再审事由是启动再审程序的最重要的条件,它的设定在对生效裁判既判力的维护、裁判的稳定性和裁判的公正性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民事再审事由的构成

民事再审事由包括程序性再审事由和实体性再审事由。程序性再审事由是指原审裁判严重违反诉讼程序,损害了当事人的基本程序权利和诉讼程序公正性而能够提起再审的错误情形。”所谓实体性再审事由是指在原审裁判的过程中对事实进行了错误的认定,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以及诉讼实体公正造成了损害因而允许当事人提起再审的错误情形。维护司法公正是我们诉讼制度设置的一个出发点,在普通的审级程序中,如果因为法院做出的了错误的生效裁判,从而严重的侵犯了当事人合法的权利,则诉讼中的司法公正就难以实现,正是基于保障司法公正的考虑,许多国家的诉讼制度中才设置了再审这一特殊的程序予以救济。再审程序是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根据诉讼法理论,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的内容。再审程序所要维护的司法公正,既包括裁判实体上的公正,也包括做出裁判的过程要公正。“因此当我们通过适用再审程序对案件的错误进行纠正的时候,必须要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同等重要的观念,既要纠正案件在认定事实上和适用法律上发生的错误,还要纠正案件在做出裁判的过程中的严重程序性违法行为。”裁判存在严重的错误是再审程序启动的前提,如果生效裁判没有存在严重的错误则没有必要启动再审程序,然而民事再审事由作为启动再审程序的钥匙,集中体现了原审裁判中存在的严重错误,而且其构成上就包括实体和程序这两方面的错误情形。所以不能重实体、轻程序,只纠正实体上的错误而无视程序上的错误。而且程序公正价值的独立性也决定了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应当独立成为再审事由。不管程序性再审事由还是实体性再审事由,只要其能够成为启动再审的事由都必须是在原生效裁判中存在严重错误,若不能启动再审程序则不能保证裁判的公正性,进而损害到司法的权威性,因为不公正的裁判将会导致人们对司法作为权利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的不信任,从而间接影响生效裁判的权威性。

我国现行民诉法中规定的事实性再审事由主要有以下几类:有新的证据,足以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审理案件所需要的证据,当事人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没有调查收集的。

上一篇: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下一篇:浅析怎样开展学校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