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法运用 轻松识字

时间:2022-08-31 06:53:55

“巧”法运用 轻松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31-01

《语文新课程标准》针对一年级识字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

一年级小朋友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怎样既快速又省力学会1000个汉字呢?在实践中我不断摸索、探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巧记汉字的方法。

1.利用直观图形,轻松识记汉字。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抽象的字识记困难,但对字与图相对应的识字却较为轻松。例如在教学象形字“日”时,先将对应的画着太阳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出示“日”字让孩子们观察,大家都说真像。这样,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日”的字形。又如“笔”字的教学,笔是一个会意字(看着字知道其意思),可在孩子使用的铅笔、自动笔中已看不到“蛛丝马迹”。在教学中,我先问学生,古代的人用什么写字?引出“毛笔”我便出示实物要其观察。学生看出毛笔笔杆是竹子做的,笔头是毛做的。如此字、形、义的教学一步到位,学生记忆深刻。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将图与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轻松识字,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想象提高识记质量。

低年级的小朋友极富想象力,我们抓住这一特性,给枯燥的汉字“增添情趣”。你瞧这“办”字,单从字面上看就“力”字加两点,非常简单但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能轻松形象深刻地记住它我在教学时这样叙述:你们看这“办”,有个人在地里卖力地干活(教师用红笔描出“力”)你看他累的(这时教师双手做出左右挥汗的动作)学生都看出他累得出汗了,这时教师问学生这两点是——学生异口同声是汗水。一个简单的字通过教师生动的演绎,学生对字形、字义怎会记忆不深刻,以后用到又怎会出错呢!

3.利用编故事巧妙识记汉字。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表意抽象、使用频率不高的字不太好教。我通常通过编故事来帮助学生识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确”字,我讲了个故事给他们听: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一头老水牛在田边吃秧苗,于是就拾起一块石头砸过去(板书:石)。“当”的一声,石头砸在牛角上(板书:角)。一位老大爷看见了,就说:“你砸得很准确,但是用石头砸牛角,确实不好!”记住了吗?“确”这个字怎么记呀?学生回答:“石头确。”“对。他砸得‘准确’,但是这样做‘确实’很不好!”就这样,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了这个字,轻松地掌握了这个字的音、形、义。

4.利用儿歌,形象化识字。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容易把“脸”字的第七笔漏写。今年,我再次教这个字时,先告诉大家:以前的学生很容易把这个字写错,你们能想出好办法记住它吗?大家兴趣高涨,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好不热闹,想出了不少识记的办法。其中有学生说:因为“脸”和身体有关,所以左边是个月字旁。又有学生站起来说道:右半边就像是人的一张脸——右边上方是个人,下面的一横犹如眉毛,下面依次是左眼、鼻子、右眼,最后一横是嘴巴。他的识记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灵机一动,与学生共同编了一首儿歌帮助识记:身体一器官,左边月字旁,右上一人站,眉毛一条线,左眼鼻子加右眼,还在咧着嘴巴笑。儿歌既简单明了,又朗朗上口,其中包含了“脸”的本意,又包含了“脸”字的笔顺规则,还把易漏写的第七笔巧妙的地用“眉毛一条线”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出来,给学生具体深刻的体验。这时,让学生边唱儿歌边书写,一下子就记住了“脸”字。

识字要和巩固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识字教学目标才会真正达到。我们说新鲜事物对学生的刺激大些,反之则小。学习新字时学生相对较主动,反之则被动。那如何减少其中“识字逆差”增加“识字顺差”呢?为此我是这样实施的。

1.在游戏活动中,巩固汉字。

识字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何制造欢快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识字呢?我认为: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这儿真好》一课中,结合课文的主题“美化、绿化环境”我设计了植树造林的识字游戏。在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到七八成时,我让学生玩这个游戏,每读对一个字,那棵带字的“树”就会自动种好。学生在玩中学,把原本乏味的巩固生字推向了高潮。当然还有“走出字谜宫”、“山顶夺旗”“夺宝奇兵”“芝麻开门”等有趣的游戏。

2.在互助中,自我“消化”“吸收”。

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互助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组,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3.以校园文化,辅助进行。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学。在课余及闲暇时间,我带孩子们认识了校园内的名言,草坪上的标语……

4.以“识字袋”,巩固识字量。

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读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对传统的学习模式勇于探索、大胆改革,让孩子们能在富于启发性、具有开发性的氛围里愉快、自主地学习。持之以恒,将使学生插上翅膀,在识字的自由王国里尽情翱翔。

上一篇:学校微机室管理中几点心得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早读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