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慈静与李清照之比较

时间:2022-08-31 06:20:15

[摘要]邢慈静与李清照有很多可比较之处。若从文学及艺术的整体方面而言,邢慈静或许并不比李清照逊色,但由于种种原因,邢慈静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通过对邢慈静与李清照的比较,以探寻邢慈静在中国古代文学及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邢慈静 李清照 比较

邢慈静(1573――1634),山东临邑人,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邢侗的胞妹。号蒲团主人,兰雪斋主,她自幼聪慧,悟性超群,通诗文,工书法,善绘画,博学多才。谈起古代女性文化名人,一般学者都认为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单从文学方面来看或许是有道理的。但若从文学及艺术的整体方面而言,邢慈静或许并不比她逊色,但由于种种原因,邢慈静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邢慈静与李清照的比较研究,探寻邢慈静在中国古代文学及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邢慈静与李清照的相同之处

1、二人均家境优越,受到过良好的文化艺术教育和熏陶。

邢慈静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辈和兄长多是进士及第,曾祖父是明朝岢岚州太守,祖父是博野县教谕,父亲是德王府御医正,胞兄邢侗36岁就官至太仆寺少卿,以书法扬名天下。她的母亲德平万氏夫人,也是精通诗书。邢慈静的成长与两个人有密切关系,一是胞兄邢侗,他三十六岁就辞官还乡,“筑来禽馆于古犁丘”,于内进行诗文书画的创作。邢侗对他聪明可爱的小妹妹特别着意进行培养教授。这从清人赵延年的一首诗中可以得到印证“昔在神庙间,临池推太仆;慈静女公弟,渊源本家塾。”另一人是她的九嫂杨氏,杨氏是明朝太子太保杨梦山的胞妹,据记载,杨氏“雅喜诗文,于归初,衣物簪珥外,即有书十余架自随。时慈静方垂髫,辄一小弱,戏抽架上书试使读,则应口背诵尽卷不讹一字,氏大惊!因乱抽他帙历试,又已莫不皆然,愈益叹服。自是,时相唱和,称闺中诗友。”卢得水云:“子愿九嫂,乃杨磐石女弟,书法自成一家,博学能文,过于慈静。”有这样一位博学的九嫂结为诗友,对她的影响可想而知。

而李清照作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也是出身名门,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2、婚后二人都夫唱妇和,且妇名高于夫名。邢慈静直到28岁才出嫁,晚嫁的主要原因是母亲万氏夫人受到长女邢大姊不幸婚姻的刺激,格外疼爱邢慈静,发誓:“非贵人不嫁。”于是,一直拖到28岁才让邢慈静嫁给武定府人、新任山西大同知府马拯。邢慈静先随丈夫在大同生活了六七年,后又随丈夫在辽东镇守边关六七年。马拯是名儒将,在官宦之余,也经常吟诗作画,他在《赠武德兵备副使孙公震南》一诗中写到:“不世勋臣久得名,书生白面忽谈兵。北门锁钥随开府,东土屏藩列重城。刍粟转运民力尽,旌旗摇曳野云平。贤明端赖云中守,计日讴歌颂上卿。”与邢慈静志趣相投,恩爱情深。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而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其乐融融。

3、后期均丧偶,晚景凄凉,都经过长期的流离磨难。自古才女多薄命,邢慈静自从嫁马拯以后,命运一直坎坷多舛。万历四十四年马拯升为贵州左布政使,邢慈静预感到此去凶多吉少,极力劝阻丈夫辞官归里,因马拯坚持赴任,邢慈静只好携幼子随行,不料,马拯到贵州不到半年。就因劳累过度吐血而亡。邢慈静断发毁面,一恸而绝,救治三日才苏醒。她亲自护夫灵柩,沿水陆二千里北归,数次遭遇狂风恶浪,差一点将船打翻,邢慈静扶柩大哭道:“柩存人存,柩亡人亡。”一行历尽千难万险返回故乡,葬马拯于武定府马家祖坟。邢慈静晚年落籍娘家,寡居事佛,自号蒲团主人,书斋取名“芝兰室”。邢慈静后半生的生活非常不幸,晚年又不幸失去一位18岁的爱孙,身心蒙受到巨大的创伤,此时,她娘家已经败落,她无依无靠,自撑门户,非常艰辛。

而李清照的后半生也是命运多舛,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4、二人前后期的诗词都呈现截然不同的风格。邢慈静前期的诗作欢快明朗,洋溢着少女以及生活的健康气息和甜蜜情怀。如《题九嫂后院石榴》:“榴花小院开未残,绿叶成荫子一团,为语主人须爱惜,休教风雨恼酸酸。”这首诗用语自然清新,还顽皮地与九嫂调侃了一番,“子一团”明写石榴,暗含希望九嫂“早生贵子”的意思。《海棠》“花仙何事独无香,带雨含烟亦自芳。卯酒初醒春睡起,好将娇态问明皇。”流露出新婚那种慵懒娇媚的生活情趣。她后期的诗文中颇多凄苦思念之情。在邢慈静随夫南下未久的九月九,她深情地想起哥哥邢侗,赋诗《九日思兄》道:“千里愁多病未苏,登高无力倩人扶。黄花此日应开遍,曾有新诗上卷无?”她盼着哥哥也能有这样的好诗酬答于她,表现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悲苦思念。而邢慈静晚年寡居的诗则是近于空幻了。如《静坐》“闲抛针线坐来深,静里频将面目寻。天地两忘身是幻,一谭清影月沉沉”,就是她寡居以后凄苦寂寞生活的真实写照。

同样,李清照前期的词也主要描写少女、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活泼清新,语意隽秀。她后期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

二、邢慈静与李清照的不同之处

1、邢慈静长于诗,李清照长于词:邢慈静诗作题材多样,但很少表现爱情和女性情怀,而李清照词作多是写闺情和相思之情,侧重于女性情怀和女性意识的展现。邢慈静现存41首诗,多是咏物、写景、怀古、思亲、向佛之作,题材多样,视野开阔,很少表现女性情怀和女性意识。其中咏物诗有《芍药》、《孤雁》、《榴花》、《茉莉》、《海棠》等,写得清新自然,不事雕琢,如《芍药》“沉香庭畔树崔嵬,芍药千头斗艳姿。把酒问花花解语,故迎丹脸振腰肢。”写得明艳动人。写景的有《雨后》、《登乐饥园楼》、《送春归》、《风》等。怀古的有《读三国志》、《石崇富》、《潘安貌》、《子建才》等,谈古论今,感慨深沉。如《读三国志》:“抱膝长吟道自尊,一时雨水感深恩。当年若隐隆中卧,不到秋风五丈原。”诗的表面是写孔明感刘备的知遇之恩,但实际是感慨丈夫的遭遇和丈夫的遭遇给自己留下的不幸,有一种无奈的叹息和伤痛。思亲的有 《九日思兄》、《思诸兄》、《思亲》等写得真挚感人。晚年的向佛诗《席》、《枕》、《念佛》、《静坐》写得禅意无限,意味深长。如《念佛》“佛本在心不在天,心却无佛何用念。但将一片念佛心,变作三尺降魔剑”,表现了悲苦生活中对禅宗的深刻领悟。

而李清照现存无争议的词有47首。多是写闺情和相思之情,侧重于女性情怀和女性意识的展现。李清照的爱情词相当引人瞩目,多写自己亲身的感受与内心体验,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风致,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把她身上所特有的那种柔婉而细腻的女性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邢慈静才艺比李清照更全面。《武定州志》记载:“慈静,博学善属文,诗有清致,书画俱称绝品,与兄侗齐名。”中国历史上女性文化名人并不鲜见,卫夫人的书法、蔡文姬的文赋、李清照的词都不让须眉,但像邢慈静这样诗文、书法、绘画都有大成就的,历代贤媛中实在少见。除了诗歌之外,邢慈静还善作古文,今存世的有《追笔黔途略》和《为夫请恤典疏》。她的文章被王士禄《然脂集》誉为“文笔高古,存班惠姬之风”。在书法艺术方面,邢慈静也颇有建树,是明代最负盛名的女书法家。她书宗李北海、卫夫人、管道升以及其兄邢侗,师今追古,究帖之穷,从而奠定了自己的书格。她善楷书,尤以行书见长,其作品妙丽而有姿致,颇类其兄。后人评价她的书法作品,飘逸秀拔,庄严妙丽,得浑庄茂扑之状,而绝无一般女书法家软媚娇丽、容止羞涩之态。她的《行书临帖》、《行书四言诗》等书法作品大多章草笔意,灵秀古劲。她晚年在临邑刻下著名的《之室集帖》,该帖梨木板刻,共计10页,刀工精良,清竣秀拔,特色鲜明。清代莫树椿叹道:“不独诗才清妙,而字画之婉畅浑脱,尤非宋元以后笔墨。嗟乎,天之钟灵毓秀,城不择人,何独于夫人而特厚也。”

邢慈静绘画成就更大于书法,善绘花卉、山水、石竹及观音图,画品清丽典雅。清人评价她的《莲花观音》、《白描大士图》等道:“用笔如玉台腻发、春日游丝”。“笔法超凡、墨痕愈细,神气如生”。如今这两幅作品分别被台湾和青岛博物馆收藏。另外,邢慈静善刺绣,所绣《发绣大士像》极为精致,于彩绣之外另辟蹊径,自成一家,被先人赞誉为:“干色丝之外,另辟蹊径,见者论为针神。”

3名望不同,一个名满天下,一个默默无闻。李清照生前就名满天下,与她同时代的王灼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夫人。当推辞采第一。”在后世,李清照更是被广为推崇,赞誉有加。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而邢慈静则是生前名声不响,去世后也是寂寂无闻,较少有人提及。即使现在研究李清照的文章也比比皆是,而关于邢慈静的研究文章几乎没有,即使有也谬误多多。

邢慈静成就非凡而名声不响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因为她是社会底层的一介平民,晚年又居住在临邑小城,临邑当时交通不便,与人的交游及名声的弘扬受到很大限制。其二是邢慈静晚年寡居事佛,心无旁骛,淡泊宁静。第三是与邢慈静的丈夫当年在辽东任右参政参加抗清战争有关。邢慈静卒后几年,明朝灭亡清朝成立,清初对反清复明思想的打击和控制是极为严酷的,邢慈静的特殊身份使清王朝必定会对她多加压制,故几百年来邢慈静的文名艺才多有淹没之处。

上一篇:生产技术与器物造型的关系 下一篇:从法律的角度评析《大电影之数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