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意识

时间:2022-08-19 07:03:58

论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在词的创作领域成就巨大。在她的词作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书写自己的个人生活、感情经历与心路历程,其词大胆直率,真挚感人,从李清照词作中女性意识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分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意识,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在古代文学史中的价值。

关键词:李清照;意识;爱情;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195-02

我国著名文学史家谭正璧先生曾说道:“中国文学史上很少有女性文学作家。汉之蔡琰、唐之薛涛、鱼玄机已属凤毛麟角,但不能占第一流的地位,只有女词人李清照却在有宋一代词人中占了个首要地位,独自博得个大作家的荣名。”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古代中国,“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观念禁锢着女性的思想,使她们丧失独立的人格,精神上亦无从发展。而李清照的出现,就仿佛茫茫黑夜中的一盏异色明灯,光耀整个文坛。这个才情横溢的女子,以“词坛正宗”之姿跻身文学大家之列。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特有的女性审美,描写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而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完整而系统的女性意识,更是影响了无数读者。

一、女性意识在李清照词作中的体现

男子本位的封建传统极力宣扬男尊女卑的思想,礼教对于女性的束缚到了近乎残酷的程度。她们被视为男性的附庸,没有政治、经济地位,甚至没有选择伴侣、追求爱情的权力。而李清照则在自己的诗词作品中,大胆表现出对于封建礼教种种束缚的对抗与反叛。她敢于言爱、敢于论政,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

封建社会的女子多是没有个性的。她们终其一生都被囚禁在“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命运之中,完全没有独立的自我。而李清照则不然,她不仅文采斐然,个性也率真洒脱、不受拘束。她勇于表露自我,大胆赞美自我,更敢于评价、批判权威。她的自珍、自重、自信、自立在很多作品中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李清照的咏花经典《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以桂花自比,虽无绝代风姿,却有淡雅情致。她用桂花的“情疏迹远只香留”表达自己内在品格的高尚;更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极力赞美自己鄙弃庸俗、崇尚清高的审美品位与人生理想;她甚至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抱怨屈原未收桂花入《离骚》之憾事,大胆评价其情思不足。这首词从头至尾都表现了李清照这个奇女子自信、骄傲、甚至于近乎自恋的人生态度,充分彰显出其张扬肆意的自我意识。

(二)情爱意识

在古代,封建统治阶层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对于女性。千百年来,封建礼教传统的浸染,使女性在情感上被深深压抑,恋爱、婚姻等行为也被严格限制,只能以男人马首是瞻。

而李清照却毫无顾忌地用文字表达着自己对于爱情的追求、对于爱人的珍惜、对于感情生活的渴求和赞美。她以温柔婉约却激情四溢的笔触,用女性独有的审美视角记录生活及情爱的种种体验,塑造了一个自由率性、敢爱敢恨的自我形象,其作品更展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1.对于爱情的大胆追求

李清照的词作,尤其是早期作品,有许多是描写少女向往、渴望甚至主动追求爱情的。在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婚恋观念的时代,女性如此直白的表达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求,是完全颠覆世俗的做法。王灼曾在《碧鸡漫志》中批评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天顾藉也。”尽管被封建卫道人士如此诋毁批判,却依然无法抹杀“易安词”超凡脱俗的光彩。

例如《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这首小令: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仅用寥寥数笔便写出了一个艳妆美貌的少女对于自由与爱情的炽烈追求。“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怀春的女子被相思的愁苦的折磨,然而她并没有甘愿在等待中消磨生命,而是铺开素笺半张,将自己对于情人的思念尽述在信笺之上。更以“月移花影约重来”再定幽会之期。

李清照借用这个敢于叛离封建礼教的少女的形象,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于女性主动追求爱情的支持,同时猛烈抨击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更凸显了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2.对于爱情生活的不吝展现

李清照词作中对于自己爱情生活的展现非常直接,既不矫情,也不掩饰。不管是与爱人的甜蜜相处,还是爱人不在身边时的闺怨忧思,她都不吝表达。

例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便描写了男女之间一个温馨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片段。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写在李清照婚后不久。她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为了取悦爱人而到卖花担前买花。又因为“犹带彤霞晓露痕”的花朵太过美丽而怕遮掩了自己的光彩,于是将其“云鬓斜簪”,要让情人比比花与人哪个更美。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新婚伊始满怀幸福的小女人形象,充分表达了李清照本人对于自己和谐美好的婚姻生活的满足。

当然,生活并非总是温馨甜蜜,李清照也曾因为自己的爱情产生忧伤情绪。例如那首经典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写在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负笈远游之时,新婚燕尔却将面临离别,她难抑心中愁思,于是用锦帕写下这首缠绵悱恻的名作赠与赵明诚。她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出了自己与丈夫的彼此牵挂,表现了夫妻二人平等独立又相携相依的亲密关系;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更深刻表现了作者对丈夫浓烈的相思之情。

(三)社会意识

封建时代的女性没有社会地位,很少有女子有机会公开表达对于家国社稷的关注,而李清照是个异类。她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她的才华并非只局限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中。李清照生活在朝代更迭的时期,她身为女子,不能在外敌入侵之时上战场杀敌,也不能在国家危难之际入朝堂议政。但是她依然抱持着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以一个女性独特的角度表达出对于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注。

1.对于国家社稷的关注

李清照虽为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又是女子,但是她骨血中却存有一股英雄豪气。尤其在是靖康之变后,她失家丧夫,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在极痛之下,却激发出她作品中少有的豪放气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问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通过描写梦中所见海天溟■、星河绚烂的景象,并借由作者向天帝倾诉“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来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痛苦。她用一个女性敏锐而独特想象,塑造了一个“三山”之上的理想仙境,正对比出其对现实的深切不满。李清照反对南宋统治者消极避祸的行为,亦憎恨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切痛苦,而同时更传达出她主张的与不公平命运坚定抗争的心愿。

2.对黎民百姓的同情

在李清照创作生涯的后期,有许多作品以自己所经历的苦难来折射黎民的遭遇。她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用自己敏感的内心去体会身在水火的百姓的痛苦,并以自己真诚的文字去表达自己对于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李清照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

李清照词作中女性意识的形成并非偶然,这与她所处的社会背景、其家庭环境和个人因素都有关系。

(一)社会背景

宋代是我国封建正统思想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宋朝理学家奉行禁欲主义更是严重禁锢着人们、尤其是女性的道德思想;然而北宋又是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朝代,因为经济的空前繁荣,文化也得以极大发展。开放的经济文化与被囚禁的思想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而李清照这样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满腹才华、见多识广,必然不甘心为礼教所捆绑,终生活在男权的阴影之下。从而促使其女性意识在内心迅速觉醒。

(二)家庭环境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则是状元王拱辰之孙女。他们不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礼教观念限制女儿,反而鼓励她学习文学、进行诗词创作。开明的家庭环境使李清照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正为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奠定了基础。

比很多女性幸运的是,成年后的李清照遇到了一个知她、懂她的男人――宋代著名金石收藏家赵明诚。赵明诚学识渊博、酷爱文学,与李清照志趣相投。因此两人婚后生活十分和谐美满,丈夫所给予的独立而宽松环境使李清照得以保存其自然率真的个性,思想也未曾被封建礼教浸染。这也为其女性意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个人因素

李清照不是一个甘心被封建礼教捆绑的普通女子。

首先,李清照自幼学习诗书,少年时便以显现出过人才华。她艺术修养高深、文史功底坚实、政治见识卓越,有着不输于任何男子的学识与才干。

其次,李清照有着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她追求女性保持独立的人格,诉求女性在情感上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她的性格中既有女子的温柔婉约,又有一种连男性都难以望其项背的独特的强韧。因而沈曾植先生曾这样评价她:“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

第三,李清照的人生跨越了北宋、南宋两个朝代,动荡的时代背景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她的生活经历,而她自身曲折的命运更迫使其“走出闺阁”,创作了很多与充满现实意义的作品。她的词作描绘了自己在黑暗现实中所承受的痛苦,更表现出不甘被无情社会所压抑的生命特质。她对于家国社稷的深切忧患,是其特有的女性意识发展的催化剂,终于使她成为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伟大文学家。

作为一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性,李清照却以其内心鲜明的女性意识,跳脱出传统社会礼教纲常的严格禁锢。她卓然高立的挺秀风姿,成就了一个女人在中华文学史上的传奇。她的词作,唤起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对众多知识女性以及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最终成为一座丰碑为世代读者所敬仰。

参考文献:

[1]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王艳峰.从依附到自觉: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忠纲,綦维.李清照的女性意识[J].文史哲,2001,(5).

[4]苏虹.李清照女性意识论[J].皖西学院学报,2007,(1).

上一篇:新疆大学《电工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下一篇:谈地方文献采访工作的方法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