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31 04:55:25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策略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不论是在教改理念的渗透、课程目标的落实、师生角色的定位,还是教学方法的优化、教材内容的取舍、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是一种变化,更是一种进步。教学创设情境化、教学问题开发化、教学方式活动化、教学资源生活化、教学投入情感化等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我在执教九年级《战胜挫折开拓进取》时使用了“五化”策略,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盘活”了我的思想品德课堂。

一、教学创设情境化:激发兴趣,营造艺术气息

情境是由某种富有感彩的活动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氛围,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思想品德课存在众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比较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起来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坚持以人为本,挖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教学资源,创设融思想性、知识性、生活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就会拉近学生和文本、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甚至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些许艺术气息。

二、教学问题开发化:启发思维,增强创新氛围

所谓问题开发化是指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和开放性。一般由多个问题组成,先简单设问,再逐层深入。例如,在讲《战胜挫折开拓进取》一节时,多媒体出示小明的坎坷人生故事,教师紧跟着设问:故事中的哪些情节让你感动和佩服?你是从哪体会到的?在学生分组交流看法后,又问:该同学都遇到了哪些挫折?他是怎样战胜的?学生再一次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最后,为了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向纵深发展,再进一步设问:我们中学生都遇到过哪些挫折?抗挫良方有哪些?等等。可以说在这一环节,学生自始至终带着兴趣和悬念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提升观点,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坚强的品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讨论、交流、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自觉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式活动化:激励愿望,打造活泼课堂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大凡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依据新课程理念,设计许多诸如小组讨论、小品表演、学生问答、模拟法庭、智力游戏、小组竞赛、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开展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提高。我们把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称之为教学方式活动化,其核心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实现“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战胜挫折开拓进取》教学时,我设计了“小明讲故事、我的抗挫良方、储蓄祝福”三个活动,学生的思考、合作、讨论及实践一直贯彻教学的始终,为学生顺利到达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彼岸做了有利的铺垫。在“我的抗挫良方”这一活动中,我把学生分为四个组,让他们交流自己有哪些战胜挫折的好方法,教师在同学相互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及时点拨和总结提升,营造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场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挫折是普遍的,我们要战胜它的认识。在“储蓄祝福”活动中,我让在场的每个人写下对小明的祝福,装进储蓄罐里,课下送给他。师生齐送祝福的活动使学生在思维和感受的互动中,对苦难和挫折的认识得到提升。

四、教学资源生活化:拓展思维,构建生活课堂

学习是鲜活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紧密结合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处处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和“焦点”,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因为学生只有经历和熟悉这种生活,才能获得更多、更深刻的生活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将现实生活与文本有机结合。如果我们所选教学资源远离学生的时代、生活背景,就会使学生得不到真切的体会,并对文本内容感到费解。如,学生学习《战胜挫折开拓进取》的内容时,往往会出现“讲道理滔滔不绝,遇问题一筹莫展”的状况,一旦在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他们普遍的反映都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我紧紧结合我国2008年发生的雪灾、地震、举办奥运、神七飞天等国家大事,还有从课前调查中选取的小明所经历的挫折故事为本课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大到小,由远及近,感受挫折,体验成功,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能力和思想品格的主动建构者。

五、教学投入情感化:调动激情,增加学习热情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呼唤、鼓励学生。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应是师生的心灵情感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

学习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精神、开拓的意识,营造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盘活”我们的课堂,在新课改教学活动中开出一片片新的绿洲。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学校)

上一篇: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下一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的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