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美文游秦淮品小吃著文章

时间:2022-06-22 02:08:13

赏美文游秦淮品小吃著文章

南京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六朝时期流传至今。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但也有网友评价“南京小吃没有特色,除了盐水鸭没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家乡的”。于是,我问学生:“作为南京人,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呢?当有亲朋好友来到南京,想要参观游览夫子庙,并尝尝南京的特色小吃,你又怎样才尽到地主之谊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高一(2)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开展了“赏美文、游秦淮、品小吃、著文章”的语文活动。活动分三步走:

第一步:推荐学生阅读选修课程《金陵文脉》中的相关美文,如丁家桐《秦淮百姓家》、梁晴《魁光阁小憩》、叶灵凤《南京二题》以及《秦淮风味小吃》《南京板鸭》《水八仙和旱八仙》等,品读文章,游历“天下”。

第二步:游览秦淮河、夫子庙,了解秦淮小吃中“中华老字号”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特色;寻访几家老店,品尝秦淮小吃。

第三步:调研小吃现状,领略秦淮风情,感悟小吃之美,写出精美文章。

活动过程是:

第一小组:上午两个半小时,由组长周梦婷总负责,她将组员分成三组进行“导游”解说,分别是:

(1)名人故居游:李香君故居、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瞻园(卞婕主讲)

(2)科举文化游:大成殿、江南贡院、文德桥(陈伊桐主讲)

(3)秦淮风光游:仿古河房建筑、白鹭洲公园(曹思远主讲)

导游旗和扩音器是少不了的,潘涵同学的摄像机全程跟踪,丁小林的照相机咔嚓咔嚓更没有闲着。

第二小组:中午时分出场,在事先踩过点的组长徐振强带领下,走街串巷,到老字号的店家去品尝美食,用照片记录名店招牌和美食小吃;交流并略记品尝印象。为了省钱,大家分批购买,分而食之,一路热热闹闹,不亦乐乎。他们有所发现:流传已久的秦淮八绝风味小吃,一干一稀搭配恰当,很能引起食欲。但是有的老字号已经拆除,不见踪影;有的国营老字号经营不善,加工粗糙,失去了小致的风范;有的老字号老师傅隐退已久,手艺近乎失传。蒋有记这家老店,牛肉汤和牛肉锅贴实在好,不负声望。奇芳阁和状元楼酒店的小吃套餐价格过高,只能整套出售,不能零点,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新开的秦淮小吃城将不少小吃品种集中在一家店内,方便了顾客,免去寻找的烦恼,但价高量少,仍不完美。

第三小组:品尝美食的同时,还在店里现场发放事先准备的调查表,请顾客配合填写。活动后将表格分析整理,为成果展示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做准备。他们一路观赏,一路走访,一路询问:秦淮风味小吃的口味是否沿袭传统,真正正宗的还有多少?结论:普遍存在传统手艺失传,老师傅流失,青黄不接,正宗的成分在减少。秦淮小吃分散各处,外地游人很不好找,是否也制约了它的推广?结论:秦淮小吃城是一种较好的尝试,但仍有不足之处。

有所行必有所得,活动后进行了成果展示。校内图片展示:将活动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整理,按照“游玩”“品尝”两大专题进行展示,图片有标题,配简短文字。文章交流:将活动前准备的导游词、中华老字号的介绍文字、活动后的随感、调查报告等用文字形式呈现。网上共享:将所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网页上共享,写成《夫子庙旅游美食攻略》之类的小文章供网友参考、借鉴。

一点感想:紧扣“金陵文脉”教材进行的此类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了本土文化资源,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近距离感受,全身心投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感性体验与理性调研相结合,可以说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在活动过程中,严密的组织、精心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引领而不是全盘布置。

当然,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比如与课堂教学时间的冲突、家长和其他老师学生的不理解、短期内无法看到实际效果等,需要在以后类似活动中正确对待、巧妙化解。

上一篇:提升初中作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