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青春影视中语言类流行因素的翻译探究

时间:2022-08-31 04:17:20

欧美青春影视中语言类流行因素的翻译探究

[摘要]欧美青春类影视凭借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国内中青年观众中得到了广泛的流行。这类影视在使国内观众全方位了解异域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交流及多元文化的融合。译者在处理其中的语言类流行因素时,必须以目的论为指导原则,并充分运用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并辅以相应的翻译技巧,使之被国内观众广泛接受。

[关键词]欧美青春类影视;目的论;归化;异化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发展,欧美影视风靡国内市场,青春类影视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青春类影视在使国内观众全方位了解异域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交流及多元文化的融合。该类影片均具备鲜明的流行特征,如演员青春靓丽,人物时尚前卫,故事亦以校园或职场情感纠葛为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年轻观众对大洋彼岸的同龄人生活的好奇心。而对于此类影片对白中呈现的独特流行因素应如何进行翻译实践,本文试就此浅析相应的翻译策略与态度。

一、语言类流行因素的再现应遵从目的论原则

欧美青春类影视中的流行因素很多,涉及引言中提到的题材选取,角色塑造,情节设置等。其中,影片的语言及其包含的文化因素亦是重要组成部分。钱绍昌教授曾提出:影视语言具有五大特性,即“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这五大特性的存在要求青春类影视作品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流畅。同时,俚语、俗语、语气词等非书面语的大量运用也形成了欧美青春类影视特有的流行语表达方式,在欧美年轻人中得以广泛传播。让我们通过电影《辣妈辣妹》中男女主人公初次见面的一段对话,观察此类影视语言的流行特色。

(J为杰克,A为安娜)

J:s0 yolPre in a band?你参加乐队了?

A:Sorta,算是吧。

J:What do youmean“sorta”?什么叫“算是”?

A:Oh,Weq'e still stuck in our garage phase,我们还处于在车库里练习的阶段。

J:Ah,ok,哦,知道了。……

A:Yeah,totally,You Call come check me out,当然,你可以来看我演奏。

I mean the band,我是指我们的乐队。

I'm Anna,我是安娜。

J:Jakc,我是杰克。

对白用词非常简单,又将年轻人之间互有好感又犹豫试探的感觉表达得恰到好处。由例中可见如下流行语言特点:

1 常用主谓结构的简单句式及不合语法规则的短句,如“So…”“come check me out”。

2 大量运用小词或俚语,如“mean”“totally”“stuckin”。

3 掺杂年轻人特有的流行语,如“sorta”。

上述语言表达可以视为欧美青春剧的一大亮点,与相对中规中矩的其他影视类型相比,青春类影片活泼明快的对白是主要流行因素。这是欧美青年受时代与社会多重因素影响形成的年轻人的流行文化,自有其独特魅力。

那么如何再现上述语言类流行因素?在对诸多译文进行比对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可成为翻译此类因素的指导原则。功能派语言学家威密尔这样解释“目的论”:所有翻译的首要规则就是“目的规则”,即明确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并决定相应手段。每一文本是由一个既定目的而产生,应当为该目的服务。换言之,译者所翻译的作品若要取得好的成效。必须把握翻译的目的。而青春类影视翻译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译语影片观众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看懂影片所要表达的意义,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因此译者应奉行目的论这一指导原则,结合影片内容与语言特点,设身处地考察国内观众群的接受程度,通过相应的翻译策略与技巧对影片中的语言类流行因素及其表达方式进行二次诠释。

二、归化与异化策略

在语言类流行因素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是指以目的语文化为依据,最大限度地使用目的语文化可以接受的表达。其代表人物奈达指出:“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因此,在处理青春类影视中的语言类流行因素时,译者可使用归化策略,寻求契合目的语观众认知程度并被其接受的译文形式。以流行因素之一的简单句式为例。

简单句式泛指长度较短,不含复式分句的简单句。欧美青春影视中的主角多为时尚男女,因此在对白方面多选用这类简洁非正式的句式,可使影片更为轻松活泼,贴近年轻人的现实生活。以《辣妈辣妹》为例。

J:Your mom would kill you,你妈知道了,会宰了你,是吧?

A:S0 dead and s0 grounded,死无全尸。

片中,安娜畏惧母亲的管教,推辞了杰克开车载她的好意。杰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娜对母亲的恐惧,安娜只得承认。这里,安娜用了两个常见的美国俚语的组合,形成一个非常简短且口语化的小分句作答。“so dead”与“sogrounded”在英语中都有“完蛋,死定了”的意思,且两个“so”并列,可强调说话者的语气。译者在此将其译为国内观众耳熟能详的“死无全尸”,既形象地保留了影片中安娜想要反抗又无可奈何的感情,又以汉语中常见的成语句式呼应了原句简短有力的句式结构。这说明译者充分考虑了观众这个大的“目的”后,在不背离原意的基础上以译语文化中的简单句式替换了源语的简单旬式,既保留了影片内容,又强调了对白句式自身展现的流行效果。译者于此细微之处的处理,可见其对归化策略的运用颇有心得。

同时,青春类影视对白中几乎见不到严肃且含义深邃的“大词”(big words),大量小词、俚语以及由此衍生的新的表达方式层出不穷,使得影片的青春气息更加浓郁,呈现出完全口语化的模式。见《辣妈辣妹》中的例子。

G:Stop groveling,man,Let her come to you,你不用讨好她,等她自己想开了吧。

F:She'd come with a hatchet,那样她会对我有芥蒂的。

原句直译为:

祖父:不用讨好她,让她来接近你吧。

继父:她会带着斧子接近的。

Hatchet(斧子)在英语里被视为仇恨、争端,源于一个很常见的习语“bury the hatchet'’(埋葬斧头,即和解)。祖父认为应等待安娜自己认识到症结所在,而继父则顺着祖父的说法,认为安娜会“带着斧子接近”,表示安娜一直对自己很有成见。为了让观众能更好地理解“带着斧子接近”的本义,译者挖掘了原句的本义,即安娜对继父很不满,并且用了汉语中的“芥蒂”一词,取代了“斧子”这一虽常见但内涵不为国人熟悉的意象。这既是以汉语文化意象归化西方文化意象的实例,也是影视对白中衍生俚语 的归化实例。

欧美青春影视中的流行语也是展现其语言流行特色的重要因素。流行语源于生活,通过媒体迅速传播,并反映时代特征。诸如“awesome(太棒了)”“screwed(完了)”“huggy-buggy(抱一个)”等用语,在欧美青春剧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影视作品。在进行流行语翻译时,译文应通顺上口,拗口难记的译文会失去流行语的特质。以“punk”一词为例。该词直译为“朋克”,喻指那些乖张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年轻人。然而在众多青春类电影中,我们看到“punk”在众多情况下已成为年轻人之间戏谑的称呼形式。如《辣妈辣妹》中,安娜对弟弟说“what do youwant,little punk?”又如《一线生机》(Cellular)中的路人称呼男主角“Where are you going,you little punk?”译者均译为“你个小阿飞”,自然地将国人对于“阿飞”这一传统文化形象的理解与影片中的年轻人形象融合起来。在这一翻译过程中,译者运用归化策略将“朋克”译为国人耳熟能详的“阿飞”,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立体。

异化策略是指以源语文化为皈依,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向源语言靠拢,尊重源语言文化特点的翻译策略。与归化相反,异化策略追求再现原文的表达方式,旨在使译语读者能通过译文了解源语文化。语言学家维努蒂认为,异化可以“把读者带到异国文化中去,让读者看到文化与语言的差异”。对于欧美青春影视中的语言类流行因素所承载的一些文化信息,译者可根据影片或文化背景的需求,采用异化策略再现相关信息。以《欲望都市》为例:

TO Samantha,surgery was like being al Bameys,Once inthe door,you might as well shop.

译1 对萨曼莎来说,做美容手术和在名店购物一样:既来之,则大为之。

译2 对萨曼莎来说,做美容手术就和在Barneys购物一样:既来之,则为之。(Barneys:纽约著名服装品牌)

Barneys是纽约著名的时装品牌Barneys New York。对美国的年青一代而言,Barneys New York对于时尚界的重要性即如华尔街对于金融界,是时尚达人趋之若鹜之地,象征着品味和奢华。两位译者都明白,Barneys无论词义还是文化意象,若采取直译均会让国内观众不解,因此译本1的译者采用了模糊含义的技巧将Barneys一词广义化。观众对此能够接受;译本2则保留了这一文化因素,以附注的形式将其含义明确传递给观众,属于变相的异化翻译。笔者认为,由于欧美青春剧的观众层面为年轻人,对片中展示的各类相关流行元素会接受很快。虽然在这段翻译中,模糊含义并未损害影片原意,但是秉着推动文化交流的这一目的,笔者认为,采用异化策略的译本2能更好地体现影片中的流行文化因素。

三、结语

欧美青春类影视中语言类流行因素的翻译需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目的法则为指导原则,以文化交流为大的指导方向,使流行因素的翻译实践有章可循。同时,译者需要熟练运用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一味遵循或迎合译人语文化规范,或是一味地保留源语文化,都不能够从本质上将源语的流行因素再现给译语观众。只有在目的原则这一大前提下,灵活地使用两种基本翻译策略,辅以一定的翻译技巧,才能使得欧美青春类影视中的语言流行因素被国内观众接受并得到广泛传播。

[作者简介]叶舒佳(1981―),女,浙江杭州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浙江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学;荣丽(1976―),士,江西南昌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在读,浙江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体学;冯爽(1980―),女,辽宁沈阳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浙江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学。

上一篇:浅谈动画电影创作中的语言艺术 下一篇:印度电影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