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数学教学实效的探究

时间:2022-08-31 03:22:40

浅谈如何促进数学教学实效的探究

教育是门艺术,如何使它更加完美?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有效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并让其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普通班学生在学习上有如下特点:基础差,兴趣不高,缺乏自信,主动性差,眼高手低等。为了改变学生这种状况,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停的改变教学策略,不停地反思和总结,为促进课堂教学实效做了以下探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关注真理的愿望。”巧设教学情景,精心设疑和诙谐的语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创造性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有意识创设情境,用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肢体语言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探究学习。

例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我设计了一个 “计算1+2+3+……+99+100=?” 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很快就知道采取了前后配对的方法求出答案5050,我马上肯定了他们的成果,然后给他们讲了一个数学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时候就是用这种方法快速的算出了答案,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不足的地方。学生有点不相信,认为数学家的方法怎么还会有缺陷呢?这时,我将问题改成:“1+2+3+……+100+101=?”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陆续发现了这回用前后配对的方法出了问题。此时,我再提出问题,虽然高斯的方法不完美,但是,后人在他的基础上寻找到一种方法,不管n多少都能计算1+2+3+……+n,你知道是什么样的方法吗?同样是借助配对的思想,你能找到方法吗?这时学生们都来了兴趣,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通过讨论探究找到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从而推导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借助这个求和实例,在高斯故事情景启示诱导的作用下,通过层层设疑,揭发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直观教学,实验操作等手段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如何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我发现,运用教具或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对于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我经常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进入到抽象概括。

例如教学锥体体积时,我先让学生准备好硬纸板,剪刀,透明胶,砂子等物品,上课时指导学生按要求制作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然后在空圆锥里倒满砂子再倒入圆柱中,看倒几次正好把圆柱体装满。学生经过实验操作后,会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类推“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认知由感性认识进入抽象概括环节。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通过对图形、模型的演示,能让学生摸一摸,动动手,动动脑,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了事物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知识间的联系性,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巧设练习,多样化巩固,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避免学习的枯燥乏味,并且能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的说,属于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的,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或者判断题等类型题进行练习;属于式子计算方面的通常会在原基础上加以变式,由浅入深,举一反三;属于应用题方面的则设计多解、多变、补充条件(或问题)、自选自编等类型;如果涉及几何初步知识的还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题。为了使练习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在练习时动脑、动手、动心,还应注意把口算、笔算相结合;口答、作图和解题相结合,讨论、操作和实地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讲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课时,我在练习设计上采用了几种模式:

1.指出下列椭圆的性质(a>b>0)

方程

范围

对称性

顶点

离心率

2、求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

(变式:)

3、练习画图:

在直角坐标系下作出椭圆的草图。说一说:长轴长与短轴长各为多少?想一想:x和y有没有范围?

四、优化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一名老师,只有让学生喜欢你,他才乐于接受你传授的知识,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学顺利完成。执教以来,我发现,能得到学生的喜欢与信任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关键。如果你的学生不喜欢你,甚至讨厌你的话,即使你上课讲得多好,学生不但不见得接受,更有甚者捣乱课堂让教学无法继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用充满挚爱信任和期望的艺术语言,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好学上进,与学生共享成功乐趣。

当然,促进数学教学实效的方法,不只是以上几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法,促进教学实效。

上一篇:松江二中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重视“三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