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31 02:48:06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153-01

摘 要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呈现出一些不足,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体制改革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必然选择。本文揭示了目前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就企业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问题 对策

一、绩效评价概况及功能

绩效评价指收集、分析、考核和评价企业经营和结果有关的信息情况的过程。绩效评价主要具有二个方面的基本功能:一是考核评价功能;二是引导促进功能。考核评价功能表现为绩效评价关注企业的真实绩效,为有效实现企业激励计划和出资人行使对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考核评价,可以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有利于推动企业财富最大化的实现。引导和促进功能表现为通过预先设定的一系列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从不同侧面对企业绩效开展评价,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创造良好企业绩效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而企业绩效评价活动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虽然进行了不断的完善,但在指标设计中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和滞后性,对政府在国有企业治理中的职能范围、责任分担与权利分配认识不足,对企业机会成本、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科技创新考核力度不够。

二、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指标设置不全面,过分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发展和企业长期持续成长等要素,缺乏对企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评价。许多企业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将市场份额、产品和服务质量、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内容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而以上各种因素中有许多因素是不易量化且与企业的交易无关,同时市场瞬息万变以及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使得企业绩效评价中不可计量的、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经营行为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难以涵盖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不能满足对企业做出综合、全面评价的需要,影响了和谐企业的构建。

2.大多数财务指标都偏重于企业过去经营成果的财务衡量,主要运用企业的历史数据进行静态分析。它是一种短期业绩的计量,不能准确反映企业动态经济状况,也未能充分关注企业或有事项及期后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在此评价基础上,企业会放弃追求长期战略目标,追逐当前盈利目标,从而助长企业经营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而我国目前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政策不断调整,企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大,静态分析难以正确反映企业的动态经营状况。同时,评价指标几乎都是以上年实际或历史情况作为基数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忽视了横向比较。企业的经营状况越差、底子越薄,其基数就越低,只要企业稍微做出努力,评价结果就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改善。而原本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由于其评价基数较高,取得较好的评价结果,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3.过于侧重财务指标而轻视非财务指标。一方面现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有20个,非财务指标仅有8个,两者比率失调。同时,财务指标更加重视过去经营的结果,而无法通过指标分析来反映指标形成的原因,更无法反映未来发展趋势,而非财务指标能够弥补这方面不足,但绩效评价在设计指标体系时欠考虑这方面因素。另一方面,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国家的产业导向,近几连来,国家大力倡导企业节能减排,发展环保型能源和产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重点扶持新能源、新科技、新产品的研发。而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评价,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考核不够,更无法和国家的产业导向紧密结合。

三、关于完善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1.财务报表分析要从“以创造利润为核心”转变到“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经济附加值(EVA)是企业收入补偿了企业所有成本,包括投资者权益成本后的收益。EVA观念将促使企业经营模式从利润主导模式转向价值主导模式,通过对EVA的动态管理,引导企业走上持续创造价值的轨道。EVA观念引导企业经理人对企业所有的资产都要考虑资本成本,从而促使企业经理人直接关注与库存、应收账款以及机器设备有关的成本,更为谨慎地使用资产,快速处理不良资产,减少消耗性资产的占用量,减少不必要的规模扩张。

2.拓宽指标覆盖面,加大非财务指标信息反映量。一是在指标评价中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加综合社会贡献分值,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绩效考核力度,引导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兼顾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将企业在技改和研发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作为企业发展能力绩效评价的重点,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使国家的产业导向政策真在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其他非财务指标信息反映量,如: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售后服务等,更好地反映企业的业绩动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3.注重财务与非财务相融合的、价值创造动因及其可持续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平衡记分卡。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是财务指标评价的缺陷,平衡记分卡提供了一个透视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窗口,它有助于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平衡记分卡以财务报表为基础,但又超越了财务报表,由此决定了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的基本框架:财务评价、顾客评价、内部业务流程评价、学习与成长评价。

4.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标准。可以尝试用预计值作为标准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行标准滞后的时效性问题,当然以预计值作为标准值需要有较为科学完备的预测方法,要有长期大量真实准确的原始数据资料作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同时期内经济环境、相关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5.改进绩效评价方法。企业绩效评价既要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高低,又要评价在某一时期的静态和谐程度,同时还要评价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发展程度,必须采用企业绩效多维综合评价法,将企业一定时期各类绩效静态评分的高低,各类绩效之间的静态和谐程度及不同时期各类绩效的动态优化发展状况相结合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吕婧.和谐发展视角下的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探究.生产力研究.2010(07).

上一篇:关于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由富士康跳楼看泰勒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