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培养兴趣的教学初试

时间:2022-08-31 02:47:45

体育课培养兴趣的教学初试

【摘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对某种事物具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上,并产生一定的感情,从而力图去实践、了解,获得感知。兴趣不仅可以引起人的持久而集中的注意,保持清晰的感知促进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形成为完成任务的中心兴趣的珍贵品质。

【关键词】体育课;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28-01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对某种事物具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上,并产生一定的感情,从而力图去实践、了解,获得感知。兴趣不仅可以引起人的持久而集中的注意,保持清晰的感知促进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形成为完成任务的中心兴趣的珍贵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要培养学生具有对体育各项目的广泛兴趣和本课目的中心兴趣;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其产生稳定的、持久的兴趣来积极扩大兴趣的效能,产生更好的实际效果。为此,就很有必要地正确认识和利用学生兴趣特点,有计划地选取各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和方法来教学,这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1 分析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原因

在中国广泛学校就是学习的思想,导致许多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剥夺。同时一些家长向学生灌输这方面的思想,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思进取,怠慢体育锻炼,导致体育教学课任务无法及时完成。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每周两节体育课压缩为每周一节,这样的做法也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1)由于身体素质不好、自信心不足导致上体育课不认真,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自尊心过强,怕在他人面前出丑惹他人嘲笑,从而不敢当众练习,干脆不上体育。这类学生在学校占的比例居多。

(2)很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锻炼中受到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自信心很低,不敢进行许多类似的体育活动,造成体育兴趣不高。

(3)由于升学考试的存在,很多的学校不能从根本上实行素质教育,且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多教师不赞成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从而影响到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4)学校的体育专业教师相当缺乏,其他任课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上课出现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新颖等现象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2 提高学生体育积极性

2.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兴趣会自然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教师要是有对该项目教学的兴趣激发出来,用尽可能活跃的情绪和行动表现的话,就可以感染和刺激学生,使学生的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的紧张变化和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运动,让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产生强烈而集中的兴奋过程和高频率的兴奋冲动,因而就有“手脚痒痒”的感觉而跃跃欲试。这时再对该项目进一步渲染介绍,讲清目的,要求和对今后所产生的作用,这就更能使学生的间接兴趣迸发出来。

2.2 分析、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培养兴趣:学生对上体育课一般都有比较广泛的兴趣,但不专一,而且容易变化,加上各人对教学内容、项目有所偏爱,兴趣也就有很大的差异了。有的对该项目可以产生直接兴趣,而有的则通过思想教育,启发了解了学习、掌握该项目的意义,认识到未来效果之后,才能产生间接的兴趣,所以,要想把几十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地集中起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采用灵活多种形式的教法。当上到学生兴趣较浓的内容时,切不可把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减弱或去掉,而且围绕这一中心来组织教学,为主教材服务。

2.3 采用技术教学比赛,培养兴趣:要较全面地激发和提高兴趣的持久性,就应该对每个学期所学的重点教材进行技评和技评的教学比赛,即在同年级各班和本班中进行分项把成绩排队评比(或讲评)宣传典型,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课堂教学中,也进行按项目水平分级比赛,兰和差的比,一般和一般比,好的比好的,看谁掌握技术快,升级快。当堂评比,给学生学习情况以正确的评价,这样既能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看到进步,又能提高努力掌握技术、技能的信心。同时明确指出,别人能完成的,我们也要争取完成,用这样一种学习竞争方法来激发热情,培养兴趣。

2.4 加大体育设施投资力度。体育场地是体育教学的主场所,学校要有步骤地规划学校的运动场地,使之能与现代的教学相适应;同时体育器材也要适当增加。

2.5 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工作的质量、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不断“充电”,以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2.6 根据生理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继续加强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集体项目和群体活动,尤其要加强那些被学生厌倦项目的教学,现代中学生的共同点就是接受能力比较快,但自身的力量和耐久力素质差,而且由于偏食出现了一些“肥胖”和“瘦弱”的学生,还有就是独生子女的特性自我意识强、性格内向、怕苦怕累等现象,根据他们的特点和身体差异,在教学中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好突破口。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调动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兴趣。

体育教学的方法是很多的,提高兴趣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而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和具体任务的不同,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使之互相补充,以便掌握所教对象的兴趣规律。另外,对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学目的来说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精力充沛,心情舒畅,朝气蓬勃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因此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广泛兴趣,在这基础上养成一个中心兴趣,使之既全面发展,又有所专长。

上一篇:钢琴的普及性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体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