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革新

时间:2022-08-31 01:35:21

基于物联网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革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EPC系统)是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以研究的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为核心,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构造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物联网展示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对每个产品进行追踪的全新理念,它将在全球范围内从根本上提高对物品生产、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监控水平,这必将引起企业管理模式发生重大的变革,特别是对财务管理模式的革新已经迫在眉睫。

一、 物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缺陷

物联网经济是利用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以Internet为载体而运行的经济形式。由于物联网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全球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介空间。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取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订单,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等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在物联网时代RFID技术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这就使得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的缺陷暴露无疑。

(一) 不能满足物联网的需要

在物联网时代,在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中存在着以下严重的财务管理问题:第一,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对于统计的数据发生误差与延误,并不能及时的对于库存数据或者发货数据进行详尽的记录,从而无法准确的核算其库存成本以及发货成本。第二,财务管理活动无法对整个供应链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导致供应链成本、费用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存在不同的计划周期,供应链永远达不到完善。

(二) 不能满足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的需要

在物联网环境下,物联网能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进行处理,企业的原料采购、银行汇兑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因此,这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集中式管理等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活动仅仅是使用基于内部网的财务软件,却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一旦发生更加长远距离的业务活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不能够及时、迅速与之相配合,无法起到事中监控的作用,对今后开展的活动也无法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 不能避免财务管理出现的新风险

为了使物联网能够快速、广泛的应用到企业当中,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和交易安全问题。物联网可以使供应链的效率大大提高,使其信息流的速度也相应的加快。因此,信息的传递畅通是尤为重要的,而对于信息外泄是要求严格监管的,任何一点漏洞都会导致企业大量资金的流失。在利用物联网先进的技术进行运输交易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也尤为重要。由于财务管理中涉及到的交易用户由传统的面对面的管理和交易改为了通过物联网先进的技术进行管理和交易,而物联网体系是基于SNMP的优点和基础架构,使用的是中国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的RFID-MP管理协议,为了保护物联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物联网系统的注册管理工作,否则交易用户的信息可能会被窃取和篡改。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开展的经纪业务活动一定会越来越多,如果还是采用旧的口令方式进行身份验证,那么随着物联网的用户和使用的增加,会增加企业口令维护工作,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是不符合企业财务管理初衷的,所以这种方式不适合物联网时代的财务管理活动。

二、 物联网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革新

物联网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网络化。财务管理必须顺应潮流,适应新的经营环境,从管理目标、管理模式上进行革新。

(一) 财务管理目标的革新

在物联网经济时代,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在企业资源中占主导地位,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发生了改变,如果财务管理的目标仅归结为股东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会导致其他主体的冲突,以至于损害企业的利益。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兼顾物联网所构建的这条价值链上的所有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

(二) 财务管理模式的革新

在物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的能力必须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只有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才能实时监控财务状况以回避高速度运营产生的巨大风险。

三、 物联网经济下财务管理革新的实施构想

企业财务管理革新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我们提出几项革新的构想:

(一) 树立新型的理财观念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其实就是企业理财活动,必受其所在环境的影响,且随时要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环境。

(二) 降低企业实施物联网技术的财务管理风险

物联网是一个新出现的事物,很多企业还没有看到其所能带来的良好的经济结果,当然对其中的潜在风险也无法预知。如果要建立一个物联网,即使是局部物联网,参与各方都需要投入一笔不小的资金。这些资金是否能收回,对于众多参与方仍旧是一个谜。所以,在增强企业对物联网新技术的需要的同时必须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从而转移和降低科技应用风险,减少因此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国家有关部门应搞好企业新技术的应用风险转移和防范工作,通过采取某种方式和途径把物联网的技术风险转嫁出去,并有重点地开展一些企业科技应用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把不确定的风险损失转化为固定的保费支出,以便于企业能够更好的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保证企业吸纳科技的稳定性。

(刘阳,1980年生,河南南阳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资本运营)

上一篇:职工薪酬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 下一篇:剖析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