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时间:2022-06-28 03:16:52

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了我国的“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这一量化的约束性指标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强心针和推进器。作为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重大措施之一,我国已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试点,部署规划再制造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

我国是装备生产及使用大国,设备资产已达几万亿元,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社会保有量规模庞大,如汽车保有量达6467万辆,14种主要机型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很多装备配件因达到寿命被淘汰,其实可以通过较少的投入修复再利用,而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在今年“两会”上,与会代表李大开表示,我国发展再制造业的条件和时机都已成熟。

“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组织关于再制造的专题新闻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正在并已经起草,而且已经征求了意见,就是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以推动全国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何炳光表示,再制造在中国的发展现在属于起步阶段,先从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开始,通过试点、通过对项目的支持、通过对政策的研究,实现良好的起步。下一阶段,将把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推进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笔者走访了千里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湖北省工程机械的领跑者,已连续7年实现销售增长达10倍之多。7年来,一直雄踞湖北工程机械行业榜首。是一家集“整机销售、维修服务、配件供应、再制造、租赁、二手机交易、操作培训”于一体的、专业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生产及销售的大型集团公司。集团拥有3家独资子公司和20家营销分公司。由于企业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目前该企业已跻身中国最具品牌美誉度的工程机械优秀商行列,被选为湖北省工程机械商会会长单位和中国工程机械商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武汉千里马公司还获得商务部批准,成为华中地区第一家二手挖掘机进口、再制造与销售企业。至2009年年底,该公司已具备年销售工程机械2000余套,每年可完成工程机械再制造600台的生产能力。

工程机械是个特殊行业,它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建设现代化社会最重要的机械设备之一。在它为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在大量地消耗着石油资源,同时也为环境污染带来一定的隐患,可以说是破坏环境的隐形杀手。工程机械一般的使用寿命是8―10年,无大修的时间约为4―5年,一旦进入大修期,其使用成本和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千里马公司通过以旧换新和再制造,可将废弃资源重新整合利用,不仅提高了工程机械的使用效率,而且相对的减少了其对环境带来的隐患,是发展循环经济、走低碳道路的一个典型。

对此,千里马公司董事长杨义华说:“再制造也是一种商业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匮乏的现状,以及市场对工程机械再制造服务的需求,千里马公司对工程机械整机和零部件的再制造是市场发展现状的需求。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均可达到或者超过新品,但其在能耗以及材耗上只达到新品的15―20%。”

当问及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时,杨义华表示,利益、法律和道德是企业决策的金三角,法律和道德是企业决策的硬约束,而利益是向企业开放的,企业可以通过创造性去获得利益,但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的事千里马从来不做。我们强调的是“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千里马不仅是一家卖机械的公司,更是一家以改变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为己任的企业。我们销售的产品在出现故障时,保证自接到故障电话开始算起,一刻钟回复电话,一小时准备出发,一天内维修完毕,并在维修完检查一遍,电话回访一次,保证50个小时内正常工作。

谈到再制造,杨义华说,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前提下,企业只是整个社会良性循环的一个环节,要想大规模发展再制造业,还需要政府营造一种氛围,建立一套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如:税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再制造企业生产购进废旧物资的税赋抵扣、减免问题;对再制造试点的重点建设项目应给予资金补贴及银行信贷贴息,对再制造产品的购买使用者给予低碳补贴;工程机械还应建立类似汽车的年检制度,规定使用年限,加强质量监管和规范市场;制定再制造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给予再制造产品应有的身份定位;对再制造企业颁发再制造生产许可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再制造业的发展。

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中再利用原则的高级形式。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起点高,科技含量高,是搞尖端军工技术与现代化民用技术融合的结果。发展再制造业可以使机械、机电等产品制造企业提前淘汰旧型号产品或零部件的生产,使企业有能力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设计,形成良性循环,对推动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技术进行和人员素质的提高都十分有利。同时,也有益于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上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产业调整的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下一篇:LED绿色照明将点亮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