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记者工作的重要性

时间:2022-08-30 11:41:13

浅谈小记者工作的重要性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报社的小记者工作都开展得如火如荼,蚌埠日报社也不例外。做好小记者工作,对增加报纸发行量、扩大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培养市民读报习惯、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记者 报纸发行 读报习惯

小记者,现在已然成为很多小学生的另一个身份。在新闻媒体“大记者”的带领下,这些校园小记者利用课余时间采访、写稿、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报社的小记者工作都开展得如火如荼,蚌埠日报社也不例外。做好小记者工作,对于增加报纸发行量、扩大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培养市民读报习惯、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促进报纸发行

2011年9月,由蚌埠市委宣传部牵头,蚌埠市教育局、共青团蚌埠市委员会、蚌埠日报社共同组建蚌埠市小记者团,取而代之原来的“蚌埠日报社小记者团”。两年多以来,以蚌埠日报社主办的《蚌埠日报》子报《淮河晨刊》为平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小记者活动。目前,蚌埠市小记者团拥有小记者近3000名,遍布全市30余所小学。

小记者招募大多需要收取一定的会员费,享受的待遇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赠送报纸。比如芜湖小记者团赠送全年《大江晚报》;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按照小记者年级不同赠送《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或《扬州时报》;镇江小记者可获赠《京江晚报》。蚌埠市小记者团赠送的则是全年《淮河晨刊》。

随着小记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小记者对报纸发行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上网看新闻,坐在公交车上翻手机报,在网络的冲击下,人们的阅读习惯不断改变,报纸发行面临严峻挑战,不仅仅是80后、70后,甚至五六十岁的人群都开始习惯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为了大力开辟发行新市场,各家报社都想尽办法推出各项政策,举办读者服务节,征求订户意见,拉近报社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小记者,成了吸引新订户的有效办法之一。

小学生虽然不是读报的主流人群,但无疑是个巨大的市场。目前,蚌埠市小记者团为《淮河晨刊》带来近3000份的征订量,更重要的是,成为小记者,不仅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写稿、投稿、读报的好习惯,还可能带动整个家庭一起关注报纸,阅读报纸。报纸随着小记者走进了家庭,也走进了校园。每周一和周二,《淮河晨刊》刊登的一个“校园新闻”和三个“小记者园地”,已经成为很多学校领导和老师关注和重视的版面,不少学校还将小记者团组织的活动及学生的见报作品做成展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通过小记者的笔学校的工作动态、校园活动;老师看到在自己的指导下学生的稿件变成了铅字;小记者们则在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学,把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当成作文的题材,真正体会到了写作的快乐。这些,都成了订报的理由。

二、体现媒体社会责任

发行量是衡量报纸质量以及市民认可度的有力指标,但扩大发行量显然不是一家主流新闻媒体的唯一目标,与之相比,增强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充分体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更为重要。

蚌埠日报社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小记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记者融入大社会,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才干。小记者活动已成为家庭、学校教育的补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平台,也为蚌埠的文明建设增光添彩。

据统计,2013年1—8月,蚌埠日报社共举办了38个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军事科技文化夏令营、小记者做客工行体验金融服务、参观120“充电”急救知识、名师大讲堂等。今年年初,7位小记者还出现在“两会”采访现场,分别就社会关注的花鼓灯纳入“校本课程”,关爱留守儿童,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等采访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蚌埠市小记者团和蚌埠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的“非遗进校园”是今年首创的品牌活动,先后邀请了剪纸专家、余家皮影戏传承人、魔术杂技传承人等走进校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目的是让小记者们更加了解蚌埠,热爱家乡,保护传承璀璨深厚的文化历史。今年暑假,蚌埠市小记者团还推出四场夏令营大餐,这些精心为孩子设计的活动内容,使小记者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给小记者们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周周都有的小记者活动,已经成为宣传《淮河晨刊》,宣传蚌埠日报社最好的载体。越来越多的学校设立了小记者站,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很多单位、企业也主动联系,为小记者搭建活动的平台。今年以来,蚌埠市小记者团先后组织小记者走进蚌埠新奥燃气有限公司、蚌埠市交警支队、中国银行蚌埠分行等。蚌埠市小记者团和蚌埠市人防办也连续两年联合开展了“我与人民防空”系列活动,已有1000余名小记者和家长积极参与。

现在各个学校都在开展小公民教育活动,小记者活动和学校的教育相得益彰,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接受了感恩教育、美德教育,培养了孩子的小公民意识,满足了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这正是媒体社会责任、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

三、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做大做强小记者品牌,进而提升媒体影响力,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各家报纸的共识,对任何一家报社来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一不可。为此,苏鲁豫皖地市报小记者发展协作会成立四年来,年年召开年会,蚌埠日报社负责人和小记者工作负责人也参与其中,与来自四省地市报相关负责人相互学习,共谋发展。

日益壮大的小记者群体,也吸引了一些商家的注意,很多单位、企业也期望通过赞助小记者活动达到宣传的目的。和小记者有关的经济增长点包括成立或指定培训基地、活动赞助及冠名、举办作文大赛或有奖征文、知识竞赛、拓展训练、自办夏令营和冬令营等。当然,这种经济增长并不是要把小记者当成“唐僧肉”,而是在公益的前提下,达到报社、小记者、商家三赢的局面:小记者可以在旅游采风、购买图书、教育培训等方面获得最大优惠;商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达到宣传的目的;报社从广告投放中获得经济效益。比如说今年暑假期间,蚌埠市小记者团携手安徽嘉恒集团股份公司花鼓灯嘉年华分公司,开展快乐暑假征文活动。小记者们享受嘉年华专为小记者制定的特惠票同时,还可以进行现场采访。嘉年华则赢得了人气,也通过小记者刊发的稿件宣传了自己,报社也从中收益了冠名费。

今年五月,蚌埠日报社相关领导带领发行部、小记者部工作人员一行六人,先后赴芜湖、扬州、镇江三家省内外报业集团参观学习。在交流考察过程,笔者了解到,镇江报业传媒集团举办的“增华阁作文大赛”是其小记者经典活动之一。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天,该作文大赛在各校举行,需要收取一定的参赛费,每年参赛人数保持在3万人左右。后来,针对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孩子还不会写作文,但又有参赛热情,该集团又推出“增华阁书画大赛”,今年已有3800多人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小记者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通过活动冠名、指定合作商家、收取参赛费等为报社创收。

目前,不同地市的小记者人数少则三四千,多则上万,有的地市甚至已经饱和,比如扬州报业传媒集团的小记者达到了15000名。不少媒体都面临着小记者部工作人员紧缺、版面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小记者都参与活动的困境。笔者认为,发展小记者可以促进发行,但一味增长人数并不是科学发展的态度,从中寻找商机,将现有的蛋糕做大,才能做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者:蚌埠日报社小记者部记者)

责编:周蕾

上一篇: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看春晚的“国际化”策略 下一篇:广告营销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