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英语课堂中阅读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8-30 09:43:45

谈初中英语课堂中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 要: 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作者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实践,认为英语阅读教学要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技能,提出初中英语课堂中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某些教学方法倾向于以教材为本,以教师所授为条,以教案为框的固定模式。在这个模式制约下,教师成为教学主体,对照“教案剧本”,从文章体裁、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到句式语法等,全数灌输给“学生观众”。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便是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将教师分析的重点、难点悉数记下,奉为标准答案,此举既剥夺就了学生的发言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又阻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创设参与条件,培养参与能力,融入参与情感,是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提高阅读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

一、精心设计导入,引入课文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在进行导入活动时,教师应从阅读材料的内容着手,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挂图式课文插图,中西方文化背景、标题等相关信息,通过介绍阅读材料主题背景,开展内容预测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例如仁爱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5 Topic3 sectionC,教师提问:Which situation makes you nervous/happy/worried/afraid?并指着身上的衣服提问:What color is my coat?Do you know why I wear this coat?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角色。回答这些问题,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与提高。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层次地导入,使学生积极参与。

1.导入之后,以播放课文录音的形式呈现课文,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听课文录音,从视听的角度初步感知新的语言知识,并尽力听懂主要内容。从视听入手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听和说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整体呈现后,让学生完成对表层意义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口头或书面回答一些表层意义的理解题:例如:

A.What can affect people’s mood in the girl’s opinions?

B.What can affect people’s mood in Mr Lee’s opinions?

C.What can affect people’s mood in the boy’s opinions?

D.What can affect people’s mood in the woman’s opinions?

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时,应尽量不让看课文,以培养他们识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熟悉课文,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探究精神。

三、阅读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

1.课下泛读,课堂反馈。

对于泛读的文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照兴趣分小组进行阅读,可以在组内先对读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如网络资源、图书馆,对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人物等进行查询,以兴趣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发表观点和看法。例如:仁爱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的Unit 1 “Sports and Games”涉及球星,很多学生都说最喜爱的球星是姚明,各兴趣小组把有关姚明的许多信息、家庭情况、成长历程、被选拔的过程向大家汇报,同学们准备充分,积极参与发言。通过阅读,学生锻炼了自己搜索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课内精读,讨论升华。

对于学生都感兴趣的或者难度较大的文章,我们采用精读的方式,在课上进行限时阅读,具体操作如下:

(1)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由于许多文章都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学生阅读时常常处于被动之中,难以进入状态或阅读时无法完成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在阅读前简单介绍背景知识,或以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例如: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2 Topic1 SectionC 2a是一篇有关环保问题的科普文章,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它,教师上课时可带来一些挂图,利用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这时教师提问:How many kinds of noise pollution do you know?学生在掌握了有关信息后,带着求知的欲望阅读,效果更佳。

(2)限定时间,强化阅读。

阅读前,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一些指导性问题。这些问题可涉及文章的主题、细节。一般为简答、判断正误或单项选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搜索关键信息,了解大意,培养快速阅读能力,这一环节,教师可根据所设置的题目,介绍一些跳读、略读的方法及猜词技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扫清障碍,点面结合。

对于较难的文章,可要求学生重复阅读,找出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理解有困难的句子,由老师加以解释说明,或让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理解,这样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细节,掌握一些词语的含义与用法。

(4)讨论归纳,升华提高。

一般教师在阅读课进行到这里时,就结束了教学过程。事实上,这种仅核对标准答案,单训练应试技巧的阅读教学,抹杀了阅读过程本身应该带给不同读者的愉悦情感体验,更扼杀了不同个体对作品的不同观点。所以,阅读后的思考与讨论就提供了读者在对文章内容、作者观点掌握的前提下,发表读者个人的理解和观点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采用分组讨论、辩论、角色表演等形式,开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自由发挥,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活动多元化。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不可能对单一的教学方法保持长久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交替使用并不断创新各种教学方法,防止学生兴趣减退。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说明性的文字转换成图形、表格等更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将议论文借题发挥,改编成班级辩论赛,将记叙文改成剧本,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请学生复述该故事,这些活动能更好地调动整个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采用比赛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想要让学生领略这门艺术、欣赏这门艺术,就必须让他们参与其中,共同探讨,从而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获得。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01,7.

[2]现代英语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2002,8.

[3]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育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中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浅议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