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8-30 09:27:03

浅谈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空间最大的产业之一,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支持,大力推进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战略。但高校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师资力量匮乏、教材缺位、专业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就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对高校的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才;高校;发展误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28-01

一、文化产业发展背景

(一)国际背景

上世纪20年代末爆发经济大萧条后,美国开始提倡发展文化产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框架,到如今,其文化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约四分之一,成为仅次于军工行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二)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的增强,也刺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这方面人才的需要,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是十分匮乏的,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缺口近20万,人才匮乏这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尽管近几年高校也扩大了对文化产业方面人才的培养,令人尴尬的是文化产业是缺人的,但该专业毕业生却很难找到工作。

二、高校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现状

(一)重数量而轻质量

从2004年,教育部先后批准了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等开办此专业,到2006年我国诞生大约100多个文化产业专业或相关方向。在数量增长的同时高校的办学质量却没有跟上,忽略了质量和效益意识,真正能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才少之又少,从而直接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的人才的培养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师资不足,教材不精

文化产业是近几年刚兴起的一个专业,所以这方面的专家人才是十分紧缺,一些学校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不得不请其它专业的老师来给学生上课,这势必会造成学生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另一方面专业教材少且参差不齐,教学材料只能是东拼西凑,甚至说有的课程都没有教材,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培养目标不明确,教程设置不合理

文化产业到底要培养什么人才,所有的高校都面临的问题。文化产业涉及的产业包括;新闻服务、广播、电影、会展业。文化经纪人面对这样一种纷繁的文化产业对象,导致很多高校难以对文化产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直成为文化产业界争论的问题。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许多课程不仅繁多而且难度系数很大,跨学科 跨专业的课程很难掌握,更没有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基本都是从其它学科嫁接而来,学不好就会出现样样都会样样都不精的状况,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都学了什么都没学好。

三、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编写材

要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首先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使文化产业有引路人,培养师资队伍可通过派教师到文化产业公司挂职锻炼,高院校进修,国外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视野,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的掌握文化产业的最新动态,更好的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在教材方面,组织专业的文化产业方面的专家进行教材的统一编写,编写教材要联系实际,体系要新,内容要精,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二)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由于学校的教育与市场脱节,只顾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修养,还应具有文化产业经营特殊性的运作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实践能力培养,所以要努力的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努力把所学用于所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课程设置要精益求精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公共基础课程、文化管理基础课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及相关学科课程。又可以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通识教育是拓宽专业视角,提高文学修养与文学素养,而专业知识则则是文化经济学 文化创意学 文化营销学,二者要分清主次,不可平均用力。文化通识课是基础,文化专业课则是上层建筑,在基础打牢的同时,努力拔高专业知识的高度。

总之,文化产业培养的人才战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不断的探寻与完善我国的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市场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战略才能不断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忧思.东岳论丛.2006, 27(2).

上一篇:谈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品格 下一篇:钢琴演奏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