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还是“荒凉”

时间:2022-08-30 04:38:15

摘 要:通过一个教学案例来阐述语文课堂是一个教师、学生、内容、环境整合而成的动态的“生态环境”,是动态生成就要和学生交流沟通。

关键词:课堂教学艺术;动态生成;既定方案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一点儿也不假。近日,在课题汇报课上,我上了《巨人的花园》一课,让我在课堂中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丝“遗憾”。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根据课文特点设计了两个基点——“美丽”和“荒凉”,通过对比展开教学。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读完课文后,你们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

生:(学生很快回答)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

师:还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生:还是一个荒凉的花园。

师: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表现花园美丽的四字词语。

(学生快速地找,不一会儿,小手林立。)

生(陆续回答):鲜花盛开、草翠花开、绿树成荫、阳光明媚。

我把学生说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美丽”一词的右边。我的笔刚落下,我们班范毛毛同学很兴奋地举起手来,说:“老师,还有‘雪花飞舞’一词。”我迟疑了一下,心想这是“荒凉”的范畴,于是我说:“是吗?‘雪花飞舞’跟哪个词连在一起?”他说:“跟‘狂风大作’在一起。”我又作引导:“狂风大作”能表现花园的美吗?他摇了摇头说:“不能。”接着又有几个同学脱口而出:“老师,雪花飞舞的花园的确很美。”而后,我仍然把“雪花飞舞”写在“荒凉”一词的右边。当学生看到我的板书时,不由得面面相觑,一脸茫然,但我并没在意这些。接下来让学生到课文中找找表现花园荒凉的四字词语……

课后细想,我虽然按既定方案写出了板书,既尊重了文本,又尊重了学生。但是我真的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吗?而我的做法不正是用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在牵制学生,堵学生的嘴吗?这种行为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是一个教师、学生、内容、环境整合而成的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动态生成是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成来构建语文课程文化,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途径。如上例中,既然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就不要流于形式,虚晃一枪,而是要思考出现这问题的原因:“为什么说雪花飞舞的花园是美丽的呢?”“怎样让学生感悟花园的美丽和荒凉?”从而积极地寻找应对的策略。

语文课堂上,学生作为一个现实、主动、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灵感、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所以,课堂不时会产生一些“意外”。教师要静心倾听,及时作出价值判断和取舍,随机应变地对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在学生的配合下,让课堂收获精彩。

课堂上既然有这么多的遗憾,那我们又怎能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呢?

(作者单位 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梅山小学)

上一篇:让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下一篇:解释,示范,模仿,四个重复加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