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请求等

时间:2022-08-30 04:00:07

最令人折服的不是你给予的东西,而是你给予时的姿态。

一个在柏林饱受歧视的波兰学生曾去拜访爱因斯坦,请爱因斯坦为他写一封推荐信,使他能够顺利地在柏林求学。问清缘由后,爱因斯坦答应了他的请求,为他起草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拿到推荐信之后,满怀感激之情的年轻人又提出了一个请求:“能不能给我一张有您签名的相片?”他要永远记住这个慷慨帮助他的名人。“好的,”爱因斯坦接着说,“但是你得答应也送我一张有你签名的照片,这样才平等。”就是这句话改变了这位青年的一生。

拿到推荐信后,这个年轻人顺利进入了柏林一所名牌学校。他发奋学习,毕业后成为爱因斯坦的得力助手,并且以一篇《麦克斯韦场方程的非线性概括》扬名天下。他就是后来饮誉物理学界的科学家英费尔德。很多年后,英费尔德回忆起这件事,依然泪流满面:“他的话使我感到平等并给了我自信,他的话是我前进的强大动力……尽管当时他穿了一件皱皱巴巴的上衣,裤子上还掉了一个主要的纽扣,但是什么都影响不了我对他的无比崇敬。”

拴在木棍上的骆驼

与其说它们是饿死的,不如说它们死于自己的经验和习惯。

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上,骆驼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用它驮水、驮粮、驮货。但驯服骆驼是最棘手的一件事情,因为一峰骆驼一旦狂躁起来,十来个人是拉不住的,所以驯服骆驼是撒哈拉养骆驼人家最普遍的技能。

在一峰骆驼出生后不久,养骆驼的人就要在地上深深埋下一根用红布缠裹的鲜艳木桩,使这些生性无拘无束的骆驼清楚地知道,它的行动自由被一根木桩剥夺了。骆驼当然是不甘于屈服一根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小小木桩的,它拼命拽着绳子,左突右跳,想把那根矮矮的木桩彻底从地下。但骆驼根本不知道,那根看似又矮又小的木桩不仅埋得很深,而且被驯驼人绑上了沉重的石块,就是十几峰成年骆驼一起用力,也是根本没办法的。

几天后,精疲力竭的骆驼开始屈服于那根木桩了,它不再试图把那根木桩拔起来了。但它敬畏木桩,却并不敬畏饲养它的主人,这时,主人把木桩上的鲜艳红布拆下来,坐在木桩上,悠闲地拉住拴骆驼的绳子不住地抖动。骆驼忿怒了,它相信自己一定比这个矮自己许多也小自己许多的人的力量大,于是,不甘受人摆布的骆驼又红着眼睛狂躁起来。它拼命地拽、拼命地挣扎着要脱离那个人的恣肆摆布,沙团搅起了一阵又一阵,脚下的土被踢得飞沙走石,甚至连四个驼蹄都折腾出血,但那个紧拉缰绳的人却依旧泰然自若,像一块纹丝不动的巨大石块。骆驼开始有些臣服了。但第二天,牵扯骆驼缰绳的人换成了一个和骆驼体积根本不成比例的孩子,骆驼的野性又燃烧起来了,它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挣脱。当然,它又精疲力竭地败下阵来。

骆驼终于彻底臣服了,从这天开始,驯骆驼的人开始手拿一根小木棍,将棍随便往地上一插,便将骆驼拴在那根小棍上。骆驼再也没有勇气挣脱了,它围着那根小棍转来转去,但从此再不敢试着和小棍抗衡了。

围着那根小棍,骆驼一天一天长大了,它的身体更强壮,更有力了,那根主人随便一插便要拴住它的小棍,对骆驼来说早就不算什么了,但骆驼还是只围着它转悠,不敢离开那根小棍半步。对于被小棍牵着的生活,骆驼已经彻底习惯了。

在撒哈拉沙漠上,常常发生这样的悲剧:当不期而遇的沙暴突然来临时,一些驼队为了防止自己的骆驼迷失,他们往往迅速在地上插上一小根木棍,然后把他们的一头,甚至几头骆驼一起拴到这根小棍上。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当驼队的主人被巨大的沙暴远远裹走后,那些身体巨大的骆驼还牢牢地卧在小棍的周围,因为主人生死不明,这些骆驼失去了为它们拔掉小木棍的人,它们就寸步不离地在那里一天、两天……最后它们活活地饿死了。

与其说它们是饿死的,不如说它们死于自己的经验和习惯。一根习惯的小木棍,把一峰甚至十几峰骆驼饿死了,这的确是个滑稽而可笑的悲剧。

一张老照片带来的商机

机遇无处不在,关键是你是否能识别机遇并及时抓住它。

金融风暴波及俄罗斯以后,许多人都受到了冲击。普什耶夫便是当中的一个。

那时的普什耶夫已逾不惑之年,是伏尔加格勒小有名气的作家。虽然他的作品不是很多,但他的故事总能迷住读者。因此。杂志社、出版商给的稿费都很可观,再加上作协每月有固定的薪水,普什耶夫一家的日子也算宽裕。可风暴加剧之后,作协停止了供养,只是每日给作家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于是,一贯养尊处优的作家只好另谋出路。

普什耶夫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祸不单行的是,他在辞职一个月后,不幸染上了肺病,家里的积蓄也被花得差不多。那阵子,普什耶夫心灰意冷,成天躺在床上长吁短叹。妻子既要坚持上班,又要照顾老小,忙里忙外,很快就形容憔悴。普什耶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不知所措。

这天妻子来医院时,给普什耶夫抱来一本厚厚的相册,让他消磨时光。说来也怪,翻看相册时,普什耶夫的心情好了许多。那本相册里,有普什耶夫孩提时的玩伴、青年时的朋友,有去过的旅游胜地及颁奖仪式的留念,更重要的是有他和父母、妻女生活的点点滴滴。当普什耶夫久久凝视那张母亲抱着自己的老照片时,一个想法在眼前一亮。顿时,他忘记了有病在身,竟然光着脚在病房里欢呼:“我知道我可以做什么了!这一定是个不错的主意!”原来,普什耶夫想,回忆是人类固有的习惯,“过去的岁月”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慰藉和解脱,他要办一家“怀旧公司”,贩卖“过去”。

“异想”便有“天开”。之后的日子里,普什耶夫想尽各种办法,四处联系,精心准备。不到半年,他的“怀旧公司’’就开张了。

公司给人们准备的是一座立体的俄罗斯档案,从1990年追溯到刀耕火种的洪荒时代,公司依照俄罗斯的城市社会形态变革分作24展室,每一展室代表一个历史层面。由南而北是走进历史,由北而南是走出历史。公司不同于普通的纪念馆,因为它有着相当明显的“忆苦思甜”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像“民风”这个展区,就又可分作“服饰”、“饮食”、“居住”、“婚姻”、“节日”、“礼仪”、“丧葬”、“禁忌”8个部分,足见普什耶夫用心良苦。

公司坐落在伏尔加格勒的西北郊,起初规模很小,人手也不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光顾,公司不断壮大,声誉日隆。如今,他的公司已经占地100公顷,雇员都超过2000人了。“如果你‘不满现状’,想感受‘过去岁月’。那你大可以到我们的怀旧公司来。”普什耶夫这样广而告之。”

故意减产学会了舍才懂得了得。

去一个葡萄园参观。只见园里到处郁郁葱葱、果香扑鼻,葡萄架上倒垂着一串串果实,泛出碧绿的光泽。同行的有一个朋友是搞农业种养的,对葡萄种植有所了解。看了葡萄的长势后,他拉着园主问:“估摸着您这一亩葡萄能产5000多斤吧?”园主回答说:“没有,亩产只有2000多斤。”

“不可能啊!我那农场里的葡萄颗粒没你这里的大,亩产都有4500斤呢。”朋友的话里明显带着不信任。

“正常情况下,我这园里的葡萄亩产可达6000斤呢,不过日前我将产量控制在了亩产2000多斤。”园主笑着解释说。

还有故意控制让果树减产的?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可是,看那园主的表情,却又不像是在说笑。

看到我们的疑惑,园主神秘地一笑,问我那个搞种植的朋友:“你的葡萄销售情况怎么样?”“每斤葡萄2元到3元吧,不太好卖。”

“我这里的葡萄每斤不低于10元!”园主对朋友说,“过去,我也和你一样,只注意追求产量,结果人累坏了,质量还没保证。后来我对葡萄藤进行短枝修整和青枝采剪,使果实控制在亩产2000多斤。同时,我还在葡萄园里养鸡,通过鸡的啄食防止葡萄根部的病虫草害,同时用鸡粪作为优质有机肥施于葡萄地,必要的时候,我甚至还人工放养一些害虫的天敌。这样一来,可以少用农药甚至不用农药,节约了人力和财力,葡萄品质也大大提高,销售时供不应求,价格自然看好。”

听了这席话,朋友似乎大有收获,转过身给我算了笔账:要满足6000斤葡萄的成长需要,就必须施加更多的化肥和农药,同时园间管理的劳动强度也非常大,将这些加起来,大概要1万元的成本。而如果控制只产2000斤,劳动强度降低了,成本也可以降到只需要大概6000元。

我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算:6000×3-10000=8000;2000×10-6000=14000。原来如此!看看这个简单的计算题吧,哪个更划算?

上一篇:“唐骏们”能不能用? 下一篇:如何保护公司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