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教育模式改革

时间:2022-08-30 02:04:09

浅谈高校教育模式改革

摘要当前,学术界正在热议“教育模式”的新旧转变,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现实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缺陷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本文就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校 教育模式 改革 传统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On College Education Mode Reform

XU Ling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cademia is hot deb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mode, in-depth analysesdefe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 and imperfection in realiz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college education mode reform, aimed at a view of a modest spur to induce others to come forward with valuable contribution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education mode; reform;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2010年9月19日,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在厦门讲课时指出:我国目前的这套教育模式比较适应稳定的、发展比较慢的社会,但现今以及今后的社会变化非常快,知识更新很快,学生将来比较难适应时代要求。当前,学术界正在热议“教育模式”的新旧转变,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现实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缺陷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本文就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展开讨论,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传统教育模式评析

教育模式即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指学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人才规格和质量的标准形式,是可以使人们参照去做的标准样式。

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吕型伟先生著文曾对中国教育史进行过回顾与总结。从20世纪初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我国一直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从整个教育体制来看,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它其实是一个以知识的传授为特点的教育模式,通俗的说,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把自己所学用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一种旧经验的循环复制。传统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也就是说,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这便是传统教学的根本缺陷,而这一本质的缺陷恰恰是阻碍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素质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障碍。客观的说,传统教育模式在我国早些时候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相对现在这个时代来讲,原来的中国处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那时候的人们思维并不象现在的人这样活跃,还是需要我们的教师用一种相对比较保守的方式来教导学生,传播知识。

总结起来,传统教育模式的缺点和不足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学方式比较死板,老师讲,学生听这个方式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现行的教育模式下,仍以考试分数来评判学生的优劣,虽然现在高校也开始实行一些评判学生优劣的办法,但考试分数仍然是主要的一个依据,这样的一种评估模式是不全面的,可以说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也比较容易挫败学生的进取心。还有,现阶段高校培养学生比较忽视人文教育,也就是说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2 新形势催生现代教育模式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经济时代又在发生质的改变,随着“知识爆炸”、“信息革命”、“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词的深入人心,高科技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知识经济时代以不可逆转的势态登上历史的舞台。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产业结构中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科技、管理和生产等过程日益科技化、智能化、综合化,对劳动者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而改变了产业部门的职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才培养模式也将适应时展,高校要适应时展,就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教育仅靠学习、重复旧有经验已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职能在扩大,除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传授知识外,还要通过科学研究生产知识,同时要应用知识,为高新技术发展打下基础。能否生产知识、物化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和传统统教育的分水岭。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教育必须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到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很困难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

3 教育模式的改革途径

如何实现教育模式的转变,具体应该如何去做,这也是一个难题。因为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改变它就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而且,在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也需要我们有耐心去面对和解决。笔者认为,我们目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转变教育理念。教师要准确理解现代教学理念(精心实验,探究变化,开发潜能),深切理解教学改革的意义,转变教学理念,竖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做学生的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同时,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所谓教育理念就是一个学校对教育总的宗旨。以前我们倡导的是培养品学兼优的社会人才的教育理念,并不是说这样的理念不好,而是这么多年来,这样的理念已经仿佛是一种口号。所以,我们改革教育模式之前,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使我们的教育模式能产生在一个很好的平台之上。另外,现在高校普遍扩招,由于扩招以后学生素质差距较大,所以素质教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其实也是教育理念的一种改变。现在高校应该除了关注学生能学到什么本领,还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做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品德,是否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是否有吃苦耐劳的决心。

(2)以学生为本是教育模式转变的关键所在。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本质要求,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大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认识上的自觉性、坚定性,提升行动上的主动性和可持续性。过去,我们的教育是经验的复制,基本上可以不理会学生的感受,其中的弊病在前面已经谈到,那么,新的教育模式必须改变这种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把学生放到第一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和推行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讨论式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锻炼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对现有的知识提出疑问,对旧的“权威性结论”提出挑战,并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独辟蹊径”;再次,要注意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呈加速趋势,一个人的知识很快“老化”,终生学习的观念已为大多数教育界同行所肯定。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能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不断有所创新。只有以学生为本,才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才可能真正进步。

(3)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旧的格局要打破,落实到教学上还是应该有新的教学手段。当然,新的手段很多,每个老师的想法都会不一样,其实很多东西应该大胆去尝试。比如,现在有人提出“本科生导师制”,笔者认为非常有可取之处,以前的高校只有“研究生导师制”,就是一个导师带领几个研究生进行学习。那么,这种方式其实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本科生教育中。高校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注意教学形式与内容要求的开放性、教师角色定位的指导性、教学活动参与的全员性、活动价值体现的过程性、研究活动开展的探究性、学生知识获得的体验性以及学生素质提升的综合性。目前,高校往往实行专职辅导员制度,一个辅导员通常要带若干个班级,而任课老师几乎是上完课就离开,很少与学生交流,而辅导员又面临的学生太多,也无暇顾及。如果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让每一个任课老师管理几个学生的话,至少有以下优点:首先,可以经常与学生交流,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其次,由于一般情况下都是本专业的老师带自己专业的学生,这样可以在专业辅导上更加具体。其实,这就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教育方法,把一个大的班级分成若干小块,每一块都有一个指导老师,也就是说每一块都一个核心力量。

(4)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让教师做到角色的转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孩子学习知识的源泉,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办好校外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要依靠教师,教师是教育力量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校外教育目标和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实现和完成。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

知识经济要求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通晓创造教育、素质教育的方法,尤其要具有学术创新和探求新知识的能力,能够创造出价值较高的科研成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组织、引导、控制作用,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不但要有创新意识,而且要有接受学生挑战的勇气,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因此教师观念的更新,学术水平的提高,是教育模式改革的基本保证和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现在的教育模式跟不上时代[N].海峡导报,2010-09-20.

[2]江芳,王国英.教育研究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何东亮,丁瑜.教育学原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4]冷全.教育模式的生成与创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4).

[5]冯华.试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J].学术论坛,2001(3).

上一篇:新时期的化学反应 下一篇:健美操锻炼方式对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