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场体系 缩小收入差距

时间:2022-08-30 10:19:02

完善市场体系 缩小收入差距

[摘要] 我国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市场缺失、工业品区域市场分割、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主体不成熟、劳动力市场缺失等,加剧城乡等多种收入差距。须尽快完善市场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政策,以缩小收入差距。

[关键词] 市场缺失收入差距完善市场

一、市场发育不足加剧收入差距

1.农产品市场缺失、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农产品市场缺失、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比价剪刀差和比值剪刀差),使农业增产农民不增收。1950年~1979年、1979年~1994年,剪刀差分别拿走农民5100亿元、15000亿元,直接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78年~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由209元增至6486元,相对差距由2.56倍增至3.21(实际为6)倍。

2.工业品区域市场分割、初级与深加工产品间的价格剪刀差加剧区域居民收入差距。实践证明,资源丰富的落后地区,往往演化为贸易产品结构单一的供给区,处于分工的下游,很难从分工中获得应有的利益,而发达地区则是最大的受益者,一是分工的直接利益;二是落后地区转移的利益。由此类分工模式形成的初级产品与深加工产品之间的双重价格剪刀差,导致落后地区的利益双向流失。即在这种双重价格剪刀差机制下,使中西部地区在购买东部地区深加工产品与销售本地区初级工业品时利益双向损失。与此同时,还使中西部地区原本缺乏的货币资本流向利润率高的地区。结果加剧东部与中西部居民的收入差距。

3.市场竞争不充分、行业垄断加剧行业职工的收入差距。因市场竞争不充分,国家对能源、通讯、金融等行业实行优惠政策,限制其他资本进入,在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条件下,这些行业便将垄断利润转化为职工工资。同时,因竞争企业没有垄断地位,有些便以压低职工工资来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致使行业工资差距越来越大,1978年~2002年,最高与最低行业工资绝对差距由458元增至12715元。2004年,最高与最低行业工资相对差距为7.5倍。

4.市场主体不成熟、所有制差别加剧不同所有制职工的收入差距。因市场主体不成熟,所有制差别和市场主体不同加剧国有与集体、内资与外资的企业职工收入差距。1993年~2004年,国有与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绝对差距由940元增至6919元。外商投资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与国有、集体比,绝对差距分别由1783元与2723元增至3711元与10626元。

5.劳动力市场缺失加剧劳动者间的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严重阻碍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部门、行业间的自由流动。城市劳动力市场尚未对农村全方位开放,农村劳动者还没有真正享受同城市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各种权利。有的城市仍实行对农民就业歧视,农民工只能在体制外的传统产业非垄断行业寻找那些没有保护的非正规职业边缘职业底层职业,干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且工资极低,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地区分割是地区居民间收入差距产生的重要因素。各地区从区域利益出发,对体能型的低级劳动力设限,对知识型的高级劳动力优惠,加之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的欠缺及地区保护主义政策的推动,导致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加大。1978年~2002年,东部与中西部城镇人均收入绝对差距分别由35元与31元增至3350元和3045元。东部与中西部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差距分别由12元和23元增至1624元和2102元。

二、完善市场体系,缩小收入差距

1.完善农产品市场,使农产品与工业品在公平的市场中进行竞争。为此,国家须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对农产品价格实行补贴,彻底消除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并加大对农投资,保护农民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2.建立统一的工业品市场,使东中西部的初级工业品、深加工产品在公平合理的统一市场中竞争,对中西部实行一定优惠政策,对初级工业品实行保护政策,逐步消除不发达与发达地区、初级与深加工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使不发达地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护,以提高该地区居民的收入。

3.彻底打破行业垄断,对非自然性垄断行业要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清除市场准入壁垒,加快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强化对垄断收益分配的管理,将垄断利润收归国有,对非垄断不可的行业和自然性垄断行业实行比照工资制,并建立工资公平增长机制。同时,对最低行业工资应有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防止行业收入差距过大。

4.培育市场主体,缩小所有制差别引起的收入差距。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导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使国有与非国有企业、内资与外资企业的责权利符合市场主体身份,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取消所有制差别;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使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使其劳动者获得公平的报酬。

5.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城乡、地区和行业间的择业差别与就业歧视,促使劳动力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择业、平等竞争就业,形成劳动要素优化配置。索洛-斯旺理论认为,地区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是因资本与劳动力比率不同所致。如地区行业间的生产要素流动不受限制,劳动力会从资本稀缺收入低的地区行业迁至资本密集收入高的地区行业;而资本密集的地区行业的资本却转移至资本稀缺收入低的地区行业。是市场机制驱动并最终使地区行业间的资本与劳动力比率趋同,人均收入趋同,实现“要素价格均等化”。但其前提是政府不阻碍、不代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单手操控键盘设计的模糊评价 下一篇: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选择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