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艺术院校智库建设

时间:2022-08-30 09:04:24

浅谈高等艺术院校智库建设

摘要:为党和政府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是高校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高校智库已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一大主力军,其功能定位和目标定位应该体现在出思想、出人才、出作品上。针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高校智库应该坚持综合改革,努力实现高校职能与智库职能的有机对接,实现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的有机结合,构建灵活高效的智库运行模式。

关键词:艺术院校;新型;智库建设

智库,是助推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智囊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保持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和大道行思的智慧谋略,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也多次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性和要点。这不仅赋予我们高等艺术院校新的使命,而且给高等艺术院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高等艺术院校智库建设的功能定位和目标定位

我国高校的四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从高校的四大功能出发,我们可以理清高校智库建设的功能定位和目标定位应该体现在出思想、出人才、出作品上。

(1)出思想。智库也被称为思想库,出思想是最重要的功能,也是最难的创新。艺术院校各类艺术人才的头脑中,潜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火花。智库建设应围绕文化战略、人才培养、作品创演、队伍建设和文艺体制等方面的重大现实问题,广泛征求专家和艺术工作者的意见,组织专家到社会上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症结的关键对策,使潜藏的思想火花成燎原之势,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艺思想宝库。

(2)出人才。就是要建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一方面,在智库建设中,应适当吸纳大学生参加,使他们在参与重要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中培养治学的品格,习得治学的方法,养成严谨的作风。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科研与教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使教学更加接近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社会生活实际。

(3)出作品。智库不仅服务于社会,更要影响社会。艺术作品具有触动人灵魂、打动人内心、牵动人情思的奇妙功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天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所以,集中最强阵容,打造艺术精品,理所应当是艺术院校智库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能和目标追求。

二、目前艺术院校智库建设存在的不足

由于问题意识不强、联系实际不够、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艺术院校的智力资源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与国家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库的功能拓展不到位。目前,许多艺术院校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研究院所、专业教研室、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它们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发挥智库的作用。但是实际工作中,在对这些机构的设置和认定时,没有赋予其智库的职能,也无政策咨询服务方面的评估导向,导致智库型研究工作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和成果认可,影响了教师们投身智库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智库人才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智库的任务属性决定对智库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高,还要视野开阔、熟悉相关政策规定、调查研究的功底比较深厚等。但是在高校各类人才的引进和评价中,多以学术论文、获奖等作为基本依据。对政策贡献和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考虑很少,导致高端智库人才难以引进,也难以生存成长。

(3)智库研究的统筹协同不够。目前,高校智库的研究课题多是“命题作文”,即政府遇到什么问题,才找高校进行咨询。这样形成的成果虽然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多是修补式、解释式的,而且多是个体或少数人完成,缺乏政府与院校之间、院校各专业学科之间的统筹协同。另外,许多重大现实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事实、数据和案例,但不少政府部门因多种原因导致开放性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库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可应用性。有些高校和政府,部门和部门间,高校与高校间,甚至高校内部机构间的信息也相互隔绝,极少关联共享,这也不利于智库研究工作的开展。

(4)成果应用认可机制不健全。目前,智库的购买市场还没建立起来,如果专家通过辛勤劳动形成的智库成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应用和认可,可想而知,他们从事智库工作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影响。要想建立一套有效的应用认可机制,为智库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需要文化部门和艺术院校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对艺术院校智库建设的几点建议

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智库建设的成功经验,艺术院校智库的建设应该在突出自身特色、强化学科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深化综合改革,实现高校职能与智库职能的有机对接。艺术院校的智库建设与高校的固有职能并不冲突,两者可以共存互促、相得益彰。高校为智库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学科依托、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充沛的智力支持,高校智库功能又可以助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问题意识,激发人才创新潜能。实际工作中,要统筹兼顾,不能片面地把两者对立起来。艺术院校之间、艺术院校与其他院校之间要形成智库联盟,加强互动、合作和交流。

(2)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的有机结合。对于智库来讲,问题导向是核心,主要是做对策研究。高校智库建设必须从问题出发,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只有这样,形成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才更具现实生命力。智库建设以问题导向为原则,但是,问题的复杂性与学科的单一性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我们改变单一学科、单一专业的视野局限,把各个领域的相关视角融会贯通、协同并进。

(3)发挥学科优势,努力建设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新型智库。在智库建设中,高等艺术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集中最强的科研力量强化自身特色,建立文化决策数据库,瞄准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及相关公共政策、中央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文艺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课题,集中攻关,彰显特色,有意识地打造艺术特色智库品牌。

(4)完善评价机制,努力构建灵活高效的智库运行模式。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把是否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更可行的政策依据和政策方案,是否解决国家和社会重大现实问题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进行绩效评估。在智库成果的认可机制方面,也要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遴选、管理、购买、评价、交流等机制,引导智库建设科学发展。

总之,高校智库已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一大主力。艺术院校的智库建设任重而道远。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艺术院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专家、名师名家和艺术大家积极投入艺术智库建设,开启思想宝库,培养精英人才,打造精品佳作,真正发挥“资政启民”的作用,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文玲.建立与国际一流智库合作、交流、博弈的体制机制[N].光明日报,2015-07-22(16).

[2]张东刚.进一步创新高校智库体制机制建设[N].光明日报,2015-07-07(15).

[3]王斯敏.既要“技高一筹”,更要“独树一帜”[N].光明日报,2015-08-26(16).

上一篇:小学英语“自主活动型”作业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浅析当代“独生父母”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