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时间:2022-10-28 07:22:10

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成为基本教学要素。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途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和课外实践等途径进行。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课堂;实验;实践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去主动探究未知,最终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初中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尚且不足,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课本教材内容,因此课堂就成了教学主阵地。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设法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究教材内容,并多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表达交流、归纳总结。

1.了解学生认知状况,根据学情选择探究教学内容

虽然新课程理念强调“探究性学习”,但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探究学习,探究的内容一定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基础、理解能力、价值观等相符合。因此,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活动前,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现状,同时还要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才能确定适合可行的探究内容和探究目标。

2.创设情境,精心设问,激发探究热情

初中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内容才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解读、分析、总结和交流,自己设计探究方案并完成整个探究活动。例如:在探究学习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时,先引用“传说”故事――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酷热难耐,后弈决心射掉太阳,当他射掉九个太阳时,有一个太阳藏起来了,蚯蚓告诉了后弈太阳躲藏之地。后面,这个太阳对蚯蚓怀恨,想晒死它。

故事讲完,问:①同学们认为蚯蚓白天穴居在土壤里不出来真是故事里讲的那种原因吗?②蚯蚓昼伏夜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到此,学生对“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很感兴趣,热情高涨。

教师主导适当,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二、开展实验课进行探究性学习

初中生物教材里很多内容都可以做实验学习、验证或探究。例如:设计实验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等。开展实验课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性,还能培养和提高动手、分析等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探究性实验的策略手段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和启动思考,设问并追问。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问题答案,为后边设计和实施实验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教师帮助完善实验计划。

(4)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

2.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等几个步骤环节。例如设计实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学生一起仔细观察鲫鱼,然后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根据探究目的提出问题,如:鲫鱼具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外部形态特征?

作出假设――根据鲫鱼的外部形态,指出鲫鱼具有的可能与适应水中生活相关的特征。如:鲫鱼体表有黏液,游起来比较快;鲫鱼靠鳍游泳等。

制订计划――小组讨论后选定一个假设,并根据假设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具,设计一个用以验证的实验方案。

实施计划――根据制订的计划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并如实记录探究过程、现象、结果。

得出结论――各小组根据本组实验得出小组探究结论,小组间进行实验结论交流,根据分析整理得出本次探究实验的探究结论。

三、在课外实践中探究学习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多内容都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实例。因此,我们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进行探究学习、总结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需要。中学生物教师要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途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我国古代蒙学课本发展历程及述评 下一篇:实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Word 2010教学中的应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