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8-30 06:50:23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 要】小学阶段的小学生可塑造性强,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价值,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本文笔者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方式进行了分析,期望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有所受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向学生真实的生活靠n,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获取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数学教学方式要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新型的探究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转变,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合作、交流,不断掌握新知识,发散数学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使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之中要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想方设法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就必须激活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常言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换言之,兴趣也是求知最好的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任何知识点都爱问个“为什么”、“是吗”、“怎么办”的刨根问底的探究态度,才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保持不断思维的状态,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主动提问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的《比的认识》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进行示范质疑,认识“比”有什么意义?需要怎么读与写呢?又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养成质疑的习惯,为学生顺利学习数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后,还要让学生在正确的地方找疑点。当预习完“比的认识”之时,学生会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吗?生活中能用到“比”的知识吗?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观察与讨论,再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共同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当学生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之时,自然便掌握了“比”相关的知识,为学生的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

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发现规律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之中,想要实现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的目的,便需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彻底摈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在数学的海洋之中遨游,养成自主总结规律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的《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先画几个梯形图片,让学生量出上底、下底和中位线的长度,然后让学生说出上底、下底和中位线的长度具体是多少,之后教师直接说出其计算的面积,这时学生便会感到奇怪,老师怎么可能知道?老师说的答案对吗?学生们七言八语的议论着,这时,学生们为了解疑,会主动去寻找规律与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去实际操作,得出了“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高÷2这条规律。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用此条规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养成归纳的习惯

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需要会学、会解题,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总结归纳的能力与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养成归纳的习惯,那么可以通过归纳的过程,及时反馈出未掌握的信息,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的《简易方程》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目,如:30-x=20;3x÷3=18÷3;3x=30等,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之后进行归纳,区分题目间的异同是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做出分析与归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从练习题中理解、归纳,使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区别出了三个不同的概念,久而久之,便可以使学生在每节课后都养成归纳与梳理的好习惯,成功的构建了丰富的知识体系。

四、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习题,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之中逐渐具有自主做题的意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与精神上的鼓舞,真正的将学生当作朋友,多给与他们一些理解、包容与鼓励,应尽量避免出现训斥与责骂学生的现象,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探索解题方式的热情才会更加高涨,合作学习、解题的欲望才会更加强烈,自然学习氛围会处于最佳的状态。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的《减法》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课前要设计好课件,在课中出示课件:小花牛在卖牛奶,箱子之中有15瓶牛奶,外面桌子上还有5瓶牛奶,小猴子说:现在总共是20瓶牛奶,小马儿说:我要买9瓶牛奶,那么现在小花牛还剩下几瓶牛奶呢?小花牛摇头晃脑的想了好久,还是没有算出来,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们你们谁可以帮帮可爱的小花牛呢?这样一问将学生计算的兴趣激活起来,但学生们想了好久也没有得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的说,学生们可以小组合作讨论,一起探究一下,这时学习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通过学生们的集思广益,顺利的帮小花牛计算出正确答案是11瓶,同时也让学生在不断的讨论中互相汲取了更好的计算思路。

再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的《小数的乘法》之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0.25×16.8,对此题,学生们对于解题方式产生了较多的看法,有的学生觉得0.25×(8+8+0.8)比较简便,有的学生觉得0.25×(20-4.2)比较简便,还有的学生认为乘法分配律较为简单,学生们不断交流与讨论,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仅将课堂活跃起来,还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意识到一道题目竟有这么多种解法,有利于学生一题多解学习的发展。同时,在此学习过程中使每个学生的智慧都得到了发挥与展示,这便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表现。

五、巧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目的便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全面化的评价,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之时,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可以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此,教学评价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全面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两方面着手:①评价主体多元化,需要从传统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评三方面,真正的将学生学习主人的作用发挥出来;②评价内容全面化,不仅要从学生的成绩、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的发展进行评价。这样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才可以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主动提问、发现规律、归纳、合作学习等习惯,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与价值,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之中,不断获取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智慧与才能,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全生.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110.

[2]蒋佳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01).

[3]巩斌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养成习惯――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5(28).

上一篇:微课在高三思想政治总复习课中的运用及意义探... 下一篇:刍议山区农村“留守学生”的现状及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