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族妇女服饰及审美观的变化

时间:2022-08-30 05:42:25

浅谈水族妇女服饰及审美观的变化

【摘要】水族是我国诸多民族中的一份子,而水族妇女服饰与其独特的一面展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本文就水族妇女服饰的变化,展现了水族妇女审美观的提高。

【关键词】水族 妇女 服饰审美

【中图分类号】J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223-02

服饰是衣服和饰物的统一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一般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穿戴、拿着的东西,都在服饰范围内,其中衣服主要指体衣、头衣、足衣,即人身体穿着的各种衣裳(上衣下裳)、鞋、帽等;饰物是指配戴在身上起装饰作用的物品,饰物又包括首饰类和配饰两方面。一个民族最直观的标志是服饰,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水族服饰最能够代表该民族的服饰特点。

1 水族妇女服饰的款式

1.1 水族妇女日常生活服饰类型

1.1.1 水族妇女服饰一是着蓝色长衫、靛青色长裤,胸腰上端至颈部挂银项链,围腰中部两侧系提花飘带拖于身后,脚穿尖钩穴花鞋或元宝盖绣花鞋,左额发间斜插长梳,外包一块六尺左右的白帕。未婚女子衣服有领,佩花围腰,穿花鞋。已婚女子除与未婚女子有上述相同之处外,坎肩、袖口、衣襟、裤脚等处都绣斜面青布大绲边,外缘还两条绲条。绲边绲条都隆出衣面,绲条外缘还上栏杆花边。先进的针仿工艺品流入水族聚住地后,水族妇女改用了机织花边,因而出现了民族古装与时装融合的古今结合体。她们虽穿大口裤子,用底色淡雅的丝兰牙口和水浪花边,但不栓围腰而改系长方形的青色围巾,脚穿较为讲究的尖钩扎金穴花鞋。

1.1.2 居住在贵州榕江的水族妇女衣脚狭小,热天包白色头怕,头巾扎于颈后,发结盘与顶,外包花格方巾。

1.1.3 居住在贵州荔波县的水族妇女,衣裤均喜纱质纤细、染工深透的青紫色回纹不料。未婚女子戴不绣花的素净围腰,但围腰上的银链和佩带却极为讲究。已婚女子不挂腰围,而喜长方形的青紫色围腰。

1.1.4 居住在贵州都匀的水族妇女,除长帕包头外,还用一块白毛巾横扎。衣裤均镶花边,衣长近膝,衣身衣袖及裤脚均较宽大,围腰不佩银链而系要带,并让围腰上的绣花胸牌翻下来作为装饰。

1.1.5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牛场、普安等地与苗族杂居的水族妇女,她们除以长帕包头保留水族的传统特点以外,衣饰与苗族妇女基本无异。

1.2 水族妇女节庆服饰

水族妇女在节日喜庆特别是结婚大典时,她们还另有盛装以及特定的结婚礼服。盛装及结婚礼服的上衣是古典式的对襟、宽袖的黑色短衣,下衣穿黑色的百折裙兼长裤;脚穿尖钩扎金穴花鞋。为了与佩戴银饰物相协调,穿盛装时发式也要有所改变,即把头发梳至头顶挽结,周身佩戴的银饰品应有尽有;银花、银钗、银项圈、银压领、手镯、吊牌等。其中,银花、银钗仅限于女子出阁时佩戴。

1.3 老年妇女服饰

水族的老年妇女的服饰于青壮年妇女的服饰有所不同。她们上衣是对襟、无领、宽袖的短衣,下衣穿长裤,外系百折围腰裙,或者前后各系一块围腰布。衣服用银质纽扣,脚穿尖钩花鞋。发式是在头顶上挽发结,再包上方巾。

水族青年女子在喜庆节日和结婚大典时穿着是特制服饰以外,其余的人在不同场合穿着的服饰差别不大,只有新旧之分和布料的贵贱之别而已。旧衣服劳动时穿,新衣服则是在节日喜庆时、上街赶集时或走亲戚访友时穿。老年人服饰以黑色缎子为贵重。但一般人家常穿的还是家纺布。当然,现代青年人则以高档料子为主了。

2 水族妇女服饰美的特点

水族妇女服饰美的特点是简朴端庄,表现在:

2.1 服饰款式

水族最基本的的服饰就是包头帕,上身穿右衽大襟长衫,下穿长裤,脚穿布鞋。这样的服饰无论是劳动生产或闲暇娱乐,都显得轻松利索,且也不矢优雅美观。长衫上衣兼有衣服连裙的特点,既能以上衣腰身显现体形,有还带有裙子的飘逸。但衣衫毕竟不是裙子,衣衫之内还穿长裤,这又避免了裙子带来的不方便,而且保暖。至于脚穿布鞋则既轻便舒适,又美观大方。再加上头上盘好的头发包上帕子,就显得很精神、清爽。

水族妇女很会刺绣,水平颇高,但却很少在衣服上过多地点缀修饰。她们看重的,是在结婚大典时穿的盛装礼服,但她们亦没有在上面挑花刺绣,而是尽量保持其布料的本色。

水族妇女佩戴银饰品注重胸花银饰,其独特之处在于银饰造型明显呈收敛状态。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龙凤呈祥”银压领系有十一系蝴蝶叶链坠,这些链坠象一个个小瀑布,它是水族银饰风格收敛持重的典型代表。

2.2 服饰色彩

水族的服饰,上衣常用黑、青、蓝几种颜色;下衣用青色;头帕用黑白两种颜色;鞋子也以青色为底色。装饰是银色。由此看来,除了花边等点缀物外,水族服饰的颜色主体是黑、青、蓝、白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都是素色。其颜色效果就是俭朴端庄。黑、青、蓝、白色对于水族来说,其实都是一个系列的颜色。白布经过染色成蓝色布,蓝色布再经反复洗染就成青色、青紫色、黑色。她们所取的颜色层次中,最常用的是青蓝色。可以说,水族崇尚青蓝色。为什么特别崇尚青蓝色呢?

第一,青色是由蓝色深化出来的,蓝色是水族人民染布史上最早掌握和运用的染色。除了白色是棉布的本色以外,蓝色是有色布的最原始颜色。这是受自然资源所制约的。水族然布最初和最常用的是蓝靛,蓝色便成了他们喜爱的颜色。

第二,水族人民居住在山区,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里山青水秀,就连自己的老作对象――稻禾也是青的。青色是他们有生以来见得最多,受益最深的颜色。青色象征着生活的希望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所以他们喜欢青色。

第三,水族是种植水稻的民族,他们的水稻文化与农耕生活使他们养成恬静、安稳、淡泊的生活习性和情趣。而青蓝色属于冷色,正给人恬静、淡泊、安静的感觉。这也使水族人民在颜色的选择中看重青蓝色。

第四,水族的道德规范对妇女的要求最为严格。妇女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都应体现出她们是庄重的、严肃的、含蓄的、腼腆的、谨慎的。衣着样式和颜色可以反映人的气质性格与身份。如果说浅色显得活泼,那么深色就显得庄重,青色庄束与妇女们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正好相适应。穿上青色服装,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会引人注目,给人以稳重、规矩之感。水族崇尚青蓝色,是一个历史范畴,他们最初从实利出发,为了耐脏而把白布染成蓝布,但在历史的传承中,这种功利倾向变成了审美选择。青蓝色,黑色、白色等素色,成为水族人民追求的颜色,而大红、大黄等色,为水族所忌讳。

3 水族妇女服饰审美观念的变化

3.1 裁剪尺寸的审美变化

水族妇女服饰变化最大的变异,是她们的下装,即由穿裙子改为穿裤子,这是一个飞跃。而且衣服尺寸从裁剪较短、宽度比长度的尺寸还大改为依身体的合适,舒适和方便到更加美观。特别是衣袖宽度明显减少,使衣服各部位比例更合理,这显然是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结果。水族妇女服饰的衣服很宽松,实际上表现了一种民族的心里状态。水族妇女穿衣常常不止穿一件,特别是春、秋、冬季节,总是好几件套着穿(因气候与传统,水族一般不穿棉衣),因而最外面的一件必须做的很宽大。而多件衣服套着穿,不仅是保暖的需要,又是显示富有的一种机会。

3.2 服装面料的审美变化

水族原来穿衣用料都是源于自己的生产:自己种植、自己织布、之际印染。家织布是水族服装的传统布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制布料在水族中普及,呈现了家织布与机织布并存的现象。从市场上买布做衣,已经是再平凡不过的现象。尤其是妇女做衣所用布料,由家织布改为丝、绸、缎及化纤织物。

3.3 服饰种类的审美变化

水族妇女服饰有日常生活装和节日装之分,鞋子有便鞋元宝鞋之分等。但现在的节日装、尖钩元宝鞋等就是原来的普通装束。虽然节日装与生活装并存,其实节日装穿着率较低。便装才是人们的主要服装。由于从古代服装到现代服装的简化,及节日服装向日常服装简化连一些服饰种类也简单了。如水族妇女银饰,在古代也许是有钱人家的日常装饰,而现在是节日喜庆穿戴才佩戴的。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即便是节日喜庆,也未必全付佩戴。这些服饰种类在现代实际中使用简便省略了。

3.4 色彩的审美变化

水族妇女服饰反映她们对内在美、外在美、自然美、含蓄美、朴素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观念是水族妇女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长期以来,水族妇女地位比较低下,这就逐渐形成了她们默默奉献、不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内向性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她们的地位有所提高,视野逐渐舒展开阔,审美需要也变得顺应时代潮流然而朴实仍是她们服饰基调。只是在由繁杂演变为简介(裙变裤)的同时,也由庄重深沉的欣赏倾向转变为明快轻松的追求(如色彩由深色变浅)。现代的水族妇女服饰不仅比以前清新明快,甚至有了一些艳丽的色彩点缀,显得活泼多了,这是审美观念的变化带来的服饰美的最大成效。

参考文献

[1] 潘一志.水族社会历史资料稿.

[2] 潘中西.风俗习惯.

[3] 韦世方.水族历史与文化.

上一篇:群体多目标决策联合超有效解的最优性条件 下一篇:研究生分子生态学教学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