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矛盾纠纷调解100法(连载)

时间:2022-08-30 05:24:41

农村矛盾纠纷调解100法(连载)

第13法击中要害法:《墙头记》改版《孝亲颂》

案情:

绛县么头村有弟兄俩,母亲把他们拉扯成人后,弟兄俩却把八旬老母亲撇在一边,唱起了现代版的《墙头记》。疾病缠身、双腿不能行走的白发老人,只能让别人用平车拉着,找到么头村村委会。“忤逆不孝,天理难容”,村民调主任李怀印火了,他当即打开高音喇叭,通知村民和6名调委会成员,称要采取公开调解的方式来处理这一家务纠纷。当天晚上,村委会一下子涌来数百名村民。面对白发老母亲痛哭流涕的倾诉,弟兄俩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脸一直不红不臊。李怀印一看“火候”已到,猛地一拍桌子,腾地站了起来,先是念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有关条文,接着厉声斥道:“乌鸦反哺,尚答亲恩。有亲不养,何以为人?如果你们二人知错就改,接回母亲,咱啥话不说。不然,明天我就移交县法院,我义务你母亲打官司,到时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旁听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也纷纷指责他俩。弟兄俩又羞又悔,恨不能钻进地缝。李怀印因势利导:“如果你们觉悟了,就向你们母亲认个错,咱们就研究个赡养方案。”二人一听,慌不迭地向母亲赔不是,并与母亲达成《赡养协议》,愉快地将母亲接回家里,用真情演绎起《孝亲颂》。

调解艺术分析:

此案采用的是击中要害法。1抓住要害。此案的要害是弟兄俩不赡养老人,这显然是村民深恶痛绝的。所以,李怀印打开高音喇叭,通知村民和调委会成员,形成强有力的气场。2,一举击中。李怀印不仅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震慑,而且直击问题要害:“乌鸦反哺,尚答亲恩。有亲不养,何以为人?”3,群而攻之。在李怀印的启发下,围观村民你一言我一语,也纷纷指责两个不赡养老人的当事人,使二人感到无地自容。在此基础上,最终达成《赡养协议》。

第14法借助外力法:化干戈为玉帛

案例:

2010年春季的一天,绛县的一辆客车与本县范必村一辆跑运城的客车在县城因争抢客源,双方的司机、售票员厮打在一起,最后,范必村的车主景汾河将绛县客车的女售票员张新虹打伤,致其手腕骨折。虽然景汾河因打伤人受治安处罚拘留5天,但民事赔偿部分一直没有解决。张新虹提出要赔1万元损失。但景汾河说:“我已被拘留,受到处罚,就不再出钱了。”

在这种情况下,绛县安峪司法所采取联合办案的方式,召集双方当事人及其律师、双方村村干部、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双方当事人的亲属和大交镇么头村民调主任李怀印一起调处此案。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医疗费的数额问题。李怀印利用自己年龄较大、阅历较多、与当事^较熟的优势,一方面敞伤者的工作,说:“你受了伤,值得同情,对方也受到惩罚。但得理须饶人,你不能狮子大张口,适可而止才好。”另一方面,李怀印对景汾河说:“不管怎么说,打伤人必须给看病,不能认为自己已被拘留,就不再出钱。至于钱的数额,治好病就行。”接着,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认真地算了一下,确定景汾河赔偿张祈虹6000元。一方出款,一方打条,双方握手言和,一起剑拔弩张的纠纷随即化干戈为玉帛。

调解艺术分析:

本案采用的是借助外力法,即在调解时,绛县安峪司法所善于利用一切积极有益的因素,召集双方当事人及其律师,而且让村干部、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双方当事人的亲属、调解员李怀印参与调解过程,一起调解案子。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起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使当事人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重新认识问题,最终促成调解协议的达成。

第15法打开心结法:原告息讼撤诉

案例:

2011年4月12日,绛县华信开发区法律服务所与大交镇么头村调委会协作,运用打开心结法,处理了一起已在县人民法院立案且比较棘手的离婚案。

绛县南樊镇中堡村谢某10多年前与本县卫庄镇马泉村赵某经人介绍结婚,起初双方感情尚好,并很快生下了4"孩子。后来,年轻力壮的谢某闭门不出,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时间一长,妻子赵某看不惯了,经常念叨让谢某外出做事,这时谢某便对赵某非打即骂。赵某忍无可忍,到县人民法院。法院根据相关程序已立案。夫妻二人分别找到绛县华信开发区法律服务所所长李卫民和么头村调委会主任李怀印,委托他们诉讼。

李卫民和李怀印接受委托后,本来按照规定履行职责,收取应得的委托费就行,但经过调查和多次调解,得知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再无和好可能,如果走法院iZ--途径,一是耗时较长,二是加大了费用,三是在不断的累诉中有可能激化矛盾。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李卫民和李怀印决定放弃诉讼,各自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二人反复向双方讲解在法院诉讼的长期性、复杂性、激烈性和对各方的利弊,动员赵某撤诉。通过几天的反复调解,赵某撤回了诉讼请求,双方达成了《离婚协议》:一、因感情破裂,自愿离婚;二、女方的婚姻财产留给孩子所有,不再争取、索要;三、婚生子由男方抚养,女方不负担抚养费,可随时探望。4月12日,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后,在绛县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

调解艺术分析:

本案采用的是打开心结法。1.李卫民和李怀印在调解无望后,引导当事人一方亲身置于对方所处的环境中,激发当事人自愿的心理,打开当事人赌气的心结。2.基于人的被信任基础,给当事人耐心解释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使当事人取得正确认识,打消其只有打官司才能解决问题的疑虑。3.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尽量促成庭前调解。尽管人减少了诉讼收入,但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很快达成了调解协议。

第16法结合民情法:羊群越冬无恙

案例:

绛县西吴村村民吉某饲养了三四十只羊,一到冬季,缺草少料,吉某便趁清早或晚上把羊群赶到别人麦田,麦苗被羊破坏严重,村民意见很大。村里多次批评吉某,但他屡教不改,继续偷偷在麦田放羊。村民自发组织起看护队,昼夜巡逻,终于在一天晚上当场抓住了吉某,要将他的羊群扣留,吉某称要拼死保护羊群。

眼看一场打斗就要发生,西吴村党支部书记兼民调主任梁培芝闻讯及时赶到,严厉训斥吉某:“你怎么干这损人利己的事,放羊啃别人的麦苗?”“冬天羊没吃的,总不能让羊饿死吧?”吉某狡辩。梁培芝耐心地说:“你养羊致富没有错,但既然经营这一项目,就要搞好规划,及早备齐羊的越冬草料,不能拿村民的麦苗救急,反过来讲,如果别人家的羊糟践你家的庄稼,你是啥感觉?”这入情入理的话语,使吉某认识到了错误,表示要痛改前非,守法经营。

梁培芝趁热打铁,经过多方考察,查阅资料,充分利用西吴村玉米种植面积大的条件,建议吉某采用青贮饲料这一简便、经济、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羊群越冬缺草的难题,接着又帮助吉某购回了铡草机、青贮袋。吉某根据养羊规模,每年秋天抽出十余天时间,自己动手青贮玉米秆几千公斤,有效解决了羊群越冬的饲草问题。吉某感慨地说:“这个办法真好,冬天晚上再也不用受苦受冻放羊了,村里人也不再提防和怨恨我,同时,饲草准备足后,家人添一下就行了,我还能腾出时间搞点其他副业,真是一举三得。”其他养羊户也纷纷效仿,此后,冬季因羊啃麦苗而产生的纠纷再没有出现过。

调解艺术分析:

本案采用的是结合民情法。1.用民情化症结。梁培芝在调解时,不但以法律为依据,而且结合了羊不能啃麦苗的民情,同时,注意运用当地的村规民约和风俗习惯来进行调解,既对当事人晓之以法,又对当事人动之以情,使当事人在心里对调解员的建议产生与平常为人处世方法一致的共鸣。2.用民情治根本。梁培芝在调解过程中,通过与吉某反复进行思想交流,摸清吉某隐藏在羊吃麦苗表面下的真实意图是急于脱贫致富,而致富必须遵守村规民约,合乎民情,所以,又帮助吉某购回了铡草机、青贮袋,解决了他羊越冬的食草问题,同时,也为其他牧羊户创出了一条冬日牧羊的便捷路子,由此产生的纠纷被彻底化解。

上一篇:浅谈落叶松繁育造林管理技术 下一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交通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