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与红细胞生成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8-30 04:04:09

甲胎蛋白与红细胞生成相关性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与红细胞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5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并以5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量进行检测,对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离单个核细胞(MNC),随机分为2组,甲胎蛋白组给予甲胎蛋白刺激,对照组不做处理,培养14d后对两组BFU-E(红细胞爆式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进行对比。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的关系;甲胎蛋白对核细胞的红细胞有刺激作用,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结论: 甲胎蛋白可以促进肝癌患者红细胞的生成。

关键词:甲胎蛋白;红细胞;原发性肝癌;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病于40~50岁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当前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肝癌患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αFP 或AFP)水平会出现显著性增加[2]。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肝脏是胚胎2-5个月的造血中心,以造红细胞为主[3]。临床研究表明,胎肝干细胞输注对再障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4]。当前对于甲胎蛋白和红细胞生成相关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与红细胞生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996-2011 年500例原发性肝癌(Child-pugh)A、B 级患者。其中,男306例,女194例;年龄25-65岁,平均43.6岁。患者为能正常进食的非素食主义者。排除伴随心、肺及肾脏疾病者;排除伴随消化道出血者。并选取健康体检的500例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3例,女207例;年龄24-66岁,平均43.9岁。对患者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值进行检测。其中甲胎蛋白采用(AFP)化学发光法检测;红细胞数值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1.2实验方法

取健康人的外周血适量,室温静置1 小时后离心。将血清分装于试管中,-30℃冻存备用。单个核细胞(MNC)分离 (20 位健康人的骨髓)取正常人肝素抗凝骨髓适量,以Ficoll 液(相对密度为1.077) 密度梯度法分离MNC 作培养用。采用Iscove 改良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将正常供体骨髓分离所得MNC 加入培养体系中,细胞终浓度为2×105/ml。分为两组,分别在其中加入甲胎蛋白(code:A32260H,从肝癌细胞中提取,购自Biodesign 公司)、正常人血清,每份标本在37℃、体积分数为5%的CO2 及饱和湿度下培养14 天,在显微镜下(放大10 倍)计数两组BFU-E(红细胞爆式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1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P

2结果

2.1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的相关性分析

2.2甲胎蛋白对红细胞数生成的促进作用

3讨论

原发性肝癌(HCC)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人/年,死亡接近60万人/年,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位居第二位[5]。当前,顺德地区为肝癌的高发地区,居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发现无消化系统出血及其他并发疾病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较少出现贫血,肝癌细胞为尚未分化的幼稚细胞,可以分泌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6]。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αFP 或AFP)分子量为6.9万,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人体肝脏组织是胚胎2-5个月的造血中心,以造红细胞为主[7]。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的研究非常少见。有临床研究显示,再障等疾病可以使用胎肝干细胞的输注进行治疗。Holyoake[8]等还对人胎肝、脐血和骨髓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重建功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成熟红系后代产量由多到少依次是胎肝、脐血及骨髓。胎儿肝脏以造红细胞为主,且其干细胞较其他干细胞成熟红系后代产量多,这是否与其合成甲胎蛋白相关,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的研究。

因此本文采用大样本临床资料分析及体外集落培养两方面初步探讨甲胎蛋白是否参与红细胞生成,对甲胎蛋白和红细胞生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的关系,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甲胎蛋白对红细胞有显著的刺激作用。

综上所述,现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的关系,且甲胎蛋白对红细胞有显著的刺激生成作用。希望本研究能为将来红细胞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高文峰,郑加生,孙斌.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32):19-20.

[2] 黄艳红, 李卫民, 蒋德昭, 等.骨髓内皮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对CFU2E和BFU2E生成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25 (2): 201-202.

[3]洪流,王平,黄胜,等.肝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 2008,8(8):1371-1372,1376.

[4]崔世昌,孙桂珍,李秀惠,等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的变化[J].实用肝脏杂志,2000,5(2):108-109.

[5] 徐焰,陈名声,郝晓柯.联合检测血清AFU、AFP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08,37(24):2805-2806.

[6] Zhao L, Mou DC, Peng JR, 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cancer-testis antigen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16(32):4072-4078.

[7]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3):259-269.

[8] HolyoakeTL,NicoloniFE,EavesCJ. Func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transplantable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from fetal liver,cord blood,andborrow[J].Exp Hematol,1999,27(9):1418-1427

上一篇:结肠炎灌肠液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观... 下一篇: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