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深基坑支护工程监理

时间:2022-08-30 02:00:10

分析深基坑支护工程监理

摘要:本文针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监理中的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监理;方案审查;监理控制要点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bracing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i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upervision; Scheme review; Supervision, control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基坑越来越深,地下二层甚至三层的建筑已经非常普遍,这给建筑施工、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保证深基坑支护的质量安全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已引起了社会以及参与建设的各方主体高度重视,本文以就深基坑支护的监理控制要点及重点进行分析和说明。

2基坑支护的勘察设计

2.1深基坑工程应按规范或设计单位的要求进行专项勘察,确定岩土参数与地下水参数,测定邻近建筑物、周围地下埋设物(管道、电缆、光缆等)、城市道路等工程设施的工作现状,并对其随地层位移的限值作出分析,为设计提供各项准确的技术参数及指标。勘察范围及勘探点的勘探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开挖深度和场地的地质条件确定。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时,应查明地下水的性质,并就地下水对基坑及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提供治理建议。目前,进行基坑支护设计的地质资料大都是为建筑结构设计而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往往不能满足基坑支护的设计要求,如发现此类现象,监理工程师应及早提出。

2.2负责基坑支护设计的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要求深基坑或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工程的支护设计单位应具有岩土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如不符合此项资质的,作为监理应提醒建设单位进行更换。

2.3参与支护方案的确定。支护结构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基坑深度、基坑等级、地基土的类别、地下水位的高低以及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等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既要保证基坑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管道等)的绝对安全,又要经济合理和方便施工。即支护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当地的经验、地基土和地下水状况、四周环境安全所允许的地层变形限值、可提供的施工设施与施工场地、工期与造价等诸多因素。方案的确定一定要对现场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并与土方开挖方案有机的结合,尤其要考虑到深基坑且周围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出土以及如何在出土收口处进行有效支护。同时应充分考虑基础施工所必需的工作面大小,还要考虑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平面布置,以及基坑四周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而可能需要堆载的大小和重载车通行的要求。

2.4参与设计方案审查。设计方案中除了支护结构外,尚需要对其它内容进行审查,如:对土方开挖的要求、基坑边坡堆载的要求、基坑四周水的控制、地上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基坑水平位移和周边建(构)筑物垂直位移监测方案的设置、锚杆预应力值的设置和控制、预警值的设置以及应急预案等是否明确。此外,需要明确不同支护型式之间过渡区的节点设计,此类节点如处理不好将对基坑支护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3施工准备监理

3.1在工程开工前填写《深基坑工程登记表》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编制深基坑支护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并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3.2审批施工单位编制的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或(支护专项施工方案)。重点审查其编制依据的准确性以及施工方案的完整性(包括施工工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方法、安全保证措施、应急预案等),施工方案重点考虑的有测量放线、土方开挖、土钉施工、预应力锚杆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面层施工、排水沟及积水坑的设置、基坑及周围临近建筑物的变形观测、质量检验(主要是土钉和锚杆拉拔承载力试验)及应急预案措施等。

3.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审手续是否齐全。深基坑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员主持编制,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再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有总包单位的,须经总包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报监理审批。

3.4督促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专家论证。作为监理需要注意的是,如在实施过程中,设计方案或施工方案发生变化,应及时对变更调整部分再进行专家论证。

3.5根据基坑支护平面图与地下室结构平面图对施工测量放线进行复核,监理的复核应与施工单位的自检分开进行。复核的重点是两条线,一条是地下室外墙轴线,另一条是桩锚体系的围护桩中心线或土钉墙的开挖边坡上缘线,以为地下室结构施工提供足够的工作面。

3.6施工之前应再次探明场地内和周围管线的现状,如与原设计不符之处应及早提出进行调整,此项工作尤为重要,不可或缺。

4施工过程监理

4.1土钉墙支护的控制

4.1.1流程控制:检查测量放线检查土方开挖及修坡质量检查喷射第一层混凝土质量检查成孔质量验收土钉安设旁站检查注浆情况验收连接件及钢筋网旁站检查喷射第二层砼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养护。

4.1.2土方开挖的控制:应控制开挖顺序、一次开挖长度及深度,应分层分段开挖,及时施工土钉,在土钉注浆体及喷射砼达到10MPa(大约2~3天的养护)后再进行下层的土方开挖,严禁超挖。如开挖后遇到下雨天气来不及喷射面层,应对坡面土体采取有效的覆盖措施。

4.1.3成孔及土钉安设控制:土钉成孔应根据地质情况选择钻孔机械,为保证承载力效果,一般应采用干法钻孔,钻孔深度、间距及角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土钉长度、直径及焊接制作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土钉的对中支架及注浆管的安设应符合要求。成孔后应立即安设土钉。

4.1.4土钉注浆的控制:注浆材料通常选用水泥浆,水灰比一般在0.4~0.5。土钉安设好并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理干净后立即注浆,注浆压力一般为0.4MPa,作为监理应对注浆作业进行旁站监理。

4.1.5面层的控制:主要控制机械开挖后坡面土体的修整(必要时采取人工修面),钢筋网片的绑扎质量、网片与加强筋和土钉的连接应牢靠并满足设计要求;喷射砼的水灰比控制在0.4~0.45,喷射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2桩锚支护体系的控制

4.2.1桩基施工的控制

桩基施工应重点控制桩位、护壁砼强度及厚度、护壁钢筋、桩孔垂直度、深度等,尤其应注意桩端进入基坑底的深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其施工质量安全应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本文不再赘述。

4.2.2预应力锚杆的控制

4.2.2.1锚杆成孔及安设:锚杆成孔应根据地质情况选择钻孔机械,必要时应通过工艺试验确定。钻孔直径、深度、间距及角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锚杆长度、直径及焊接制作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锚杆的对中支架及注浆管的安设应符合要求;自由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包裹。成孔后应立即安设锚杆。

上一篇:如何正确地解读语文教学 下一篇:如何解读数学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