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时间:2022-08-30 12:09:55

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有效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及生命成长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轻负高质,省时高效“有效”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

美术课堂不应局限于机械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层面,而更多应在对话、互动中完成。课堂的对话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堂互动使师生体验到探索和求知的乐趣,有效地促使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美术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互衔接,教材知识系统与生活逻辑广泛渗透,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融合,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通过生活观察、体验感受的过程,拉近美术与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物化于生活情境之中,使美术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关注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二、培养自学能力

在美术实践中,创新是其灵魂所在,只有创新,艺术才会有生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切不可“死记硬背”。作为一名美育工作者,就是学习的引导者,切不可简单地讲解传授基本技法、步骤,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灯与光》一课中,首先给出两个问题:什么是光?灯与光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题板上,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加以评述说明,让学生主动地尝试不同光的区分方法和各种灯的制作方法,然后老师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辅导。最后让学生创作作品,自己思考怎样才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效果呢?这个环节老师要巡视指导,表扬和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培养探究能力

新课标下学生活动丰富化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实验探究活动。美术课也可以以实验课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参与其中,自己操作观察,增加兴趣,增强记忆。比如,《色彩基础知识》一课,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色彩三原色,三间色,复色。我课前用三个矿泉水瓶子装调好的三原水,再用一个带盖的矿泉水瓶从中切成两半,瓶底这边用来装实验后的脏水,盖那边做实验调色。在课堂中先让同学认识三原色(红、黄、蓝)及原色的定义,扩展光的三原色(红、黄、绿)对比记忆。进入实验阶段,分三组:红+蓝=紫,红+黄=橙,黄+蓝=绿。并让同学观察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变化,这样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去动手、观察、体会、总结,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慢慢养成自觉探索的习惯,也能很轻松愉快地把相应的知识点记住。同时还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改革教学方法

新课改理念中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中小学生目前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们教学的侧重点不应是美术专业教育,而应该是审美意识和情感的培养。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五官的“三停五眼”比例关系。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五、利用电教媒体

美术课是一种现实视觉艺术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录像、投影、幻灯、摄像机、照相机、计算机等现代媒体的运用,拓展学生的体验空间,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广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把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能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仅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实施德育 下一篇:浅析阳光体育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