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2-08-30 12:08:33

新课改下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 要: 初中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案的丰富性和系统性都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关键点。经过了小学六年的启蒙教育,初中教育在启蒙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和深度。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要求初中学生进行更扎实、更灵活和更系统的学习,才能为高中教育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在新课改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学生接受数学知识内容的程度不一样,有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有的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在完成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同时,也需要查看学生是否接受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吸收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等等。因此我们要具体分析一下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缺点和新课改的必要性,以及什么是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极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将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通过传递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传统的固定方式完成了课堂教学,可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一,有的学生思维逻辑能力比较强,能够很快地理解数学知识,而有的学生接受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比较弱。这样很难顾及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不得已增加了学习的密度和难度,使学生很难对数学感兴趣。因为初中数学教学本身就是理解式学习和逻辑思维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学量的定理定义,还需要学生灵巧地运用公式,还需要进行经典题型的训练巩固。这样一来,很难达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教学,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未来有待实现的目标。教育在这样的大目标之下,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随着时代一起发展。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局限性,需要进行新课改的创新和实施。这就意味着要建立新课程标准,进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贯彻和实施。

首先,让学生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导,成为主动学习的学生,需要让学生在灵活的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发现初中数学的魅力和乐趣,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数学奥秘。这样的形态需要教师根据新课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不施加压力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这是创新教学的大转变,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多媒体等外部的设备因素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新课改中,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首先应该完成基础的初中数学内容讲解;其次,用一些时间巩固之前的数学知识,帮助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进行学习。真正地做到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教师应该做到有层次、有目标、有考核地进行教学。并且设置教学情境,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且提高学习效率,让之前沉闷枯燥的学习环境变得轻松愉快,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由于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方法要求科学地教育、灵活地教育,因此应当适当地引进或者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用多媒体配合教学,也可以拓展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开阔视野,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答难题的方法,通过灵活地运用,开发学生的大脑,真正做到多元化的思维模式,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为了使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方式实施成果有及时反馈,教师可以进行周期性的考核和检查,并且通过作业的考核,解题教学,把错题集合起来进行批量修改和讲解,并且抽出课堂时间为学生答疑。这些都是不错的创新教学方式。

三、结语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一门专业性的学术研究。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改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变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变强,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得到锻炼,使新课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实施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俊进.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10).

[2]高雪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3).

[3]陈冬.初中数学有效探究活动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3).

[4]任志娟.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上一篇:播种习惯,收获人生 下一篇:启思维之源,活创新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