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继续教育的特色与创新

时间:2022-08-29 10:37:18

浅谈继续教育的特色与创新

摘要:教育是为明天培养接班人,为明天描绘希望事业,尤其在社会转型、新旧社会交替中,国家的强盛不但需要战略家、政治家,更需要教育家、思想家。作为继续教育服务机构,能不能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特色和创新内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继续教育 特色 创新

多年的实践证明,人才的培养是有规律可循的,继续教育是指人们脱离正规教育之后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是对人们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扩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其特色体现在:

一、进行学历教育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无疑是开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其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以满足人们对不断提高自身学历层次的需要。

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继续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基础,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摇篮,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职人员对专业技术知识和岗位技能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需要,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三、个性化色彩浓厚

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继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新的教育形式,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变革的产物。“继续教育”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得到认同,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四、为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机会和平台

继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教育形态,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逐渐成为了人们深造和学习的新平台。

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能否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基础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高等院校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培养一个创新团队和民族,继续教育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和条件,它的创新体现在:

一、理念创新

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窗口,也是高校办学活力的体现,同时,继续教育还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历史责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实践的深入,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教育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历史性变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日益从理想和概念逐步转变为现实,随着改革的汹涌大潮,理念创新的春天即将到来。

二、体制创新

教育创新关键是体制创新,而继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新的教育形式,它始终以最新的观念、最新的方法、最新的信息来统领教育过程,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只有体制创新才能不断提供富有生命力、凝聚力和适应多元化竞争的人才培养机制,使新世纪教育从势能上体现出综合国力的强大。

三、内容创新

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摒弃只抓学历教育的传统思维束缚。目前在继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全国各高校普遍采用拓展教育市场,加大内容创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构建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体系。还有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与国家部委和行业协会合作,引进社会急需的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与培训,培养特色品牌。

四、方法手段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的学习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继续教育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继续教育专业的教育计划,编写出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继续教育要求,便于自主学习的继续教育教材,用信息技术手段,弥补传统成人学习方式的不足,突显业余学习的特点。②运用现代技术,把过程服务做得主动到位,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监控,进行实时咨询与辅导。③通过建立领导听课制、学生测评制等手段,全方位,多渠道了解教育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继续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和总体声誉。

五、机制创新

认真学习《纲要》,把继续教育规划落实到位,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局面。①成立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把继续教育纳入发展规划。②加强继续教育的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职务评聘、职业注册的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③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为用人单位提供继续教育条件,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④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等。

继续教育要发展,重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继续教育具有生命力,只有政府、继续教育提供者和参与者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我国继续教育的繁荣发展,创造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德伟.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

[2]王继华.教育文化战略构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呼和浩特铁路局运输与运营实施研究 下一篇:游戏人生雅达利:PC风云的青萍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