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探究

时间:2022-08-29 08:10:40

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探究

摘 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要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有机结合,只有这样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施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高速发展,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成为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有效教学课题,我们要对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展开不断思考和研究。我们所说的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实施,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有效的学习行为。

有效教学要求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具体进步和发展。所以,实施有效教学策略,要始终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同时实施有效教学对于不同教学内容又有不同的适应性,实施有效教学要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我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责任。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探究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探究,希望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有所帮助和借鉴。

一、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实施有效教学

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把学科特点和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完美融合,才能达到需要的结果。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有效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实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任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总是不太理想,学生的课堂信息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进而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表现得不是很专注,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也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有关。教师的教学不能同其他基础学科一样,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信息技术教师要研究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教学,强化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充分的准备是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是做好课前准备。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与系统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有效备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方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针对教学内容的设置,制定每一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做到清晰、明确,更要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可以实现的,所以教师的备课应该分析学情、了解现有的教学条件、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备课。

2.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有效的教学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课堂教学不应该是精英教育,不是只面向少数学生的教学活动,而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差别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看到学生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承认差异的存在、尊重学习个体的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出,有效的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教学交流互动活动,实现充分的教学交流和互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互动。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教学组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优化,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教学交流互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管理者,教师的行为是在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操控的基础上才施加给学生的。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计划、监控和协调。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变化,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才能达到应有效果。

2.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让他们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快乐。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模式与方法 下一篇:试论初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