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时间:2022-08-29 07:40:4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摘要】本文以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为例,论述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知行”系列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精神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管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知、领悟、践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07-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中华民族的道德精华,是新时代精神和要求的体现。如何树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三个倡导”重要理念,把抽象的核心r值观内容转化为孩子“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已成为新形势下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对此,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以下简称“金城五小”)以“立德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工作思路,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知行”系列教育活动融入学校“大美教育”全过程,坚持“落细、落小、落实”,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知、领悟、践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学校的本质、个性、精神风貌,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和最高层次的追求。为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精神文化中,金城五小构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指导,以“大美教育”为核心的品牌理念(MIS)及品牌形象(VIS)管理体系,巧妙地在精神文化中贯彻和体现核心价值观要求。

校园物质文化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校园精神文化离开校园物质文化就将无所依附,校园物质文化离开校园精神文化就将迷失方向。为此,金城五小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来设计、规划、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物质文化。学校建设了校史长廊、主题长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廊等人文景观,打造了独具“大美教育”特色廉政文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人际文化等,让学生在求真、崇善、尚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迪和教育。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课程文化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金城五小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入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体系之中;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形成“三爱三节”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还积极开发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强化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现实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民族文化传承社会主义精髓

优秀民族文化一旦进入课本和课堂,进入成千上万儿童少年的心灵,这种文化必定获得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因此,金城五小坚持“总体融入,结合教材,突出重点”的原则,发挥“第一课堂”教育的内化培育功能,结合河池区域特色文化,开发了“传承河池民族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校本课程,编写了《最美河池》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在各年级全面开设民族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将优秀的传统河池民族文化带进课堂,采取“课堂教学、学科整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利用传统节庆日及校园节庆活动,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文化我传承”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在师生中大力开展“学习一种民族语言、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歌舞、学做一个民族艺术作品、学练一个民族体育项目、了解一个民族风俗”的“六个一”工程,以弘扬、传承河池区域优秀民族文化为切入口,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仁爱、正义、担当、明辨是非、自强不息”等道德元素,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传承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促进民族团结教育。

(二)文明礼仪传播社会主义风尚

金城五小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精神引领,开发实施了“尚美礼仪”“大美教育”校本课程,从“仪表与言谈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基础教育,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有礼我知行”系列教育活动,把文明礼仪融入入学仪式、入队仪式、建队仪式、毕业仪式教育、“一日行为规范”及“洒扫应对”等活动中。学校利用校外实践基地,携手家庭、社区、各部门开展行走礼仪、游览礼仪、观赏礼仪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构建“道德自律”,使文明礼仪、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带动家庭、社区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

(三)国学经典传送社会主义美德

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可以培养道德自信、道德素养和道德规范。金城五小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把诵读国学经典作为一项学校常规性工作来落实,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千字文》等国学经典按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原则进行校本教材《榕声琅琅》的编排,让“晨诵午写”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外,学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学经典我弘扬”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将诵读国学经典与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开展日行一善、关爱他人、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主题教育;与写字课结合,开展了古诗词书法比赛;与计算机整合,设计国学经典电脑小报;与美术结合,开展国学经典配画活动;与音乐相结合,唱响古诗词等,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实践活动载体、活跃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实践活动内涵,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社会实践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创新、自我教育,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一是让学生在唱、诵、说、写、画、演、做中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教育。唱,就是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他人”等歌曲传唱;诵,就是诵国学经典、价值观童谣;说,就是开设“道德讲堂”“广播讲堂”“校园论坛”,让学生讲述身边榜样人物、典型事迹,传递道德正能量;写,就是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等为主题的征文、童谣创编、代言词征集等比赛;画,就是动手画出发现的文明新L;演,就是以“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为主题,以演的形式,亮出身边最美人物的凡人善举,展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指南;做,就是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实践,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代言人。

二是在《学生守则》的“学与做”中开展践行活动。学校把《学生守则》中的“学与做”活动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来抓,将守则张贴于每个教室,要求学生处处以《学生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并结合《学生守则》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基本道德规范评比。

三是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各类实践,在活动中植入“感恩・责任”“忠诚・和睦”“孝老・爱亲”“成长・梦想”“诚信・友善”“乐学・敬业”等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开展自我教育、公民训练,提升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外化践行功能,坚持德育“六化”(制度化、系列化、常规化、科研化、特色化、多元化)工作机制,以突出主题教育活动为重点,围绕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爱与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六大”主题教育,定期开展明礼诚信、学会感恩等主题月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阳光体育节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完善人格养成。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管理文化

金城五小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学校管理文化。学校积极实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加“自我教育”的“3+1”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的强化引领功能,构建“立足学校,带入家庭,辐射社会”的推进格局;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培养全过程,以党风促政风带校风,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学校把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相关培训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培训力度;学校开展“感动校园人物”“尚美教师”“善行义举榜”评选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高尚师德,提升正能量,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制度文化

学生自我管理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紧密联系,扎实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需要思想引领、理念引导、文化熏陶,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从认知、践行、传播、引领等环节入手建立内在的长效机制。

金城五小遵循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价值导向相一致、相互依托的制度,建立“行政推动、课题推进、学校推行”工作机制,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工作重点、强化培训提高、强化督导检查、强化评价导向“五个强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做好内部支撑。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实践,了解学生,把握规律,把各种良好的习惯培养渗透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构建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的培育保障机制。学校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教职工履职管理过程考核,促进教师争先创优,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及面,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建立“尚美少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了学生一日常规、星级评选标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学生行为规范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等,让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形成守公德、知礼仪、懂礼貌、讲规矩、会团结的良好风貌。

(责编 黎雪娟)

上一篇:探析建构主义理论下多媒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 下一篇: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