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时间:2022-08-29 06:37:59

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如可以把学生每日从早到晚在校时间做一定的安排:早餐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时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三五分钟时间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等;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在学生晚餐的时候,可在食堂放一台电视机给学生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等。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农村中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使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周而复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定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然而,农村学校图书资源比较匮乏,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可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如在阅读《变色龙》时,教师可让学生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变色龙”指谁?有何明显的特征?为什么称“变色龙”?抓住标题不放松,根据这一疑问仔细读过全文,许多学生一定会明白“变色龙”真正蕴含的意义。又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时,要组织学生讨论:美国那么发达,曼哈顿街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伸手乞讨的人?教师要从社会保障体系、家庭经济情况、老人的赡养问题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质疑的兴趣,通过讨论,把他们的视角从文本引向社会。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

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通过这些措施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参观访问,了解民俗民情与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联系生活实际,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学生文字积累策略研究 下一篇:如何提升职业学院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