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乐学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时间:2022-08-29 03:08:26

创设乐学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摘 要】创设乐学情景常用的方法:幽默的语言、奇妙的化学实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等,持之以恒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乐学 情景 兴趣 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09-01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但它更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情景是兴趣产生的土壤,兴趣只能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乐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呢?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体会,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利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创设乐学情景

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学语言是重要媒介。教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往往会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使学生很快投入探索知识的情景中去。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同位素”概念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在动物世界中存在同胞兄弟的现象,而科学家却发现某些元素的原子间竟然也存在同胞兄弟的现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好,本节课我们就以氢原子的同胞三兄弟“氕、氘、氚”为例来研究同位素的概念。同学们一听“同胞兄弟”感到非常亲切、好奇,从而迅速进入探究知识的课堂活动中。在讲摩尔概念的使用注意事项时,提出“1摩尔原子氮”错在哪?可进一步启发学生:你能把“张伟”叫成“伟张”吗?在学习乙醛的银镜反应时,可创设观察实验情景:“今天我要交给大家一门致富技术,谁能仔细观察,谁就能学到手,谁肯动脑筋探索其中的奥秘,谁就能掌握其秘方。”简短的几句话把同学们带进了一个积极探索、乐于求学的情境中。他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提出的有关实验问题,目不转睛地观察老师的各步操作。当均匀光亮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时,同学们个个惊叹不已,我顺势点拨引导,使他们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语言生动、幽默、风趣,必须力求准确、言简意赅,否则会减少课堂的容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奇妙的化学实验教学,创设乐学情景。

在讲授“缓慢氧化与自燃”时,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某村庄有几家堆在院里的麦秸堆先后莫名其妙地着火了,村民们聚在一起猜测着,这可能是老天爷发怒了点了天火。就这样,整个夏季小村庄都笼罩在阴森、恐怖之中。那么,真的是老天爷点了天火吗?接着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将一片滤纸挂起晾晒,不到半分钟,就看到滤纸先冒白烟,接着就起火烧了起来。在学生一片惊讶声后指出:这与麦秸堆莫名其妙的着火是一个道理,它的答案就在课本的某页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接下来看到的情景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打开课本,津津有味地阅读内容。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通过这样的教学,一种强烈的情景会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一辈子也难以忘记。再如,在讲碘遇淀粉变色时,课前用淀粉溶液在一张白纸上写出“这是怎么回事?”晾干后看不出任何痕迹,上课时,用一个喷雾器(里面装的是碘水)对着这张白纸一喷,立刻呈现出一行蓝字“这是怎么事?”;讲到次氯酸的漂白性时,用一朵鲜花放入装有氯水的集气瓶中,很快看到鲜花褪色了;讲到钠与水反应时,课前先将一小块钠藏入酒精灯的灯芯里,上课时,向灯芯里滴一滴水,酒精灯却燃着了;讲到实验室制乙炔时,课前用水槽冻一水槽冰,在冰上打一个小洞,上课时,往冰洞里放一块电石,然后用火一点就燃烧起来了……这些生动有趣的小实验,占用的时间并不多,但却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创设了乐学的氛围,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创设乐学情景。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例如,指导学生自编自导一场化学晚会:晚会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炮声”(自制的粉笔炸弹和氢氧气、氢氯气、氢乙炔气等混合气体的爆炸)中开始。首先,几位女同学手持“喷雾器”翩翩起舞,以优美的歌舞形式将幕布的中央喷出“爱我中华 勇攀高峰”八个彩色大字;接着枝枯叶凋的盆花,顷刻间变成了枝繁叶茂、鲜花怒放的盆景。还有“烧不着的手帕”、“凉开水变汽水”、“熄灯观鬼火”、“玻璃棒点灯”、“滴水生烟”、“口喷烈火”、“仙女撒花”……这些趣味横生的节目,把晚会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把同学们带到无限美妙的化学世界中去。此外,还可以进行化学竞赛、化学谜语竞猜、化学游戏、化学专题讲座等活动,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在活动中得以应用,并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和快乐。在这种快乐的情境中,巩固和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教学是一种综合艺术,更是一项深入持久的系统工程。乐学情景的创设,贵在不失时机、简练精悍、恰当自然。它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课前有、导课有、课后有、课外活动中有、学生生活中有,只有这样长久地、全方位地创设,才能永恒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古诗词教学的分析 下一篇: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