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TCP和H.265的监控视频动态降码率

时间:2022-08-29 02:54:39

基于RTCP和H.265的监控视频动态降码率

摘 要针对实际监控视频应用需求,提出基于RTCP和H.265的监控视频动态降码率的方法,保障案件发生时,不因网络带宽导致视频播放卡顿、不流畅。

【关键词】视频监控 RTCP H.265 动态降码率

高清视频监控在带来更加清晰、逼真的视觉效果的同时,其海量的视频数据也对网络传输环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例如,采用标准H.264 MainProfile压缩算法的高清网络摄像机,单路视频要达到1080P全实时(25fps),需要的网络带宽至少要在4Mbps以上,在有案件发生时,流畅的视频观看对于案件侦破具有绝对的影响力。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由于网络带宽负载等原因,在大并况下,易造成视频卡顿,不流畅。无法保证理想的实时性与可靠性。

本文基于以上需求,研究一种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的降码率算法,在网络带宽不畅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视频高质量的传输和查看。能够广泛应用于平安城市、交通监控、园区安防等。

1 基本原理

RTCP 控制协议需要与RTP 数据协议一起配合使用,当应用程序启动一个RTP 会话时将同时占用两个端口,分别供RTP 和RTCP 使用。RTP 本身并不能为按序传输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保证,也不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这些都由RTCP 来负责完成。通常RTCP 会采用与RTP相同的分发机制,向会话中的所有成员周期性地发送控制信息,应用程序通过接收这些数据,从中获取会话参与者的相关资料,以及网络状况、分组丢失概率等反馈信息,从而能够对服务质量进行控制或者对网络状况进行诊断。发送媒体流的应用程序将周期性地产生发送端报告SR,该RTCP数据报含有不同媒体流间的同步信息,以及已经发送的数据报和字节的计数,接收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估计出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

基于RTCP和H.265的监控视频动态降码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所示。

(1)接收端发送接收端报告RR,接收端报告包括已接收数据包的最大序列号、丢失的数据报数据、延时抖动和时间戳;

(2)发送端根据接收端的信息估计往返时延、数据丢失情况;

(3)发送端根据往返时延和数据报丢失情况决定是否调用转码模块,如果往返时延小于指定的时延值,则传输原来的码流。如果往返时延大于指定的时延值,则调用转码模块;

(4)则利用H.265技术对视频进行转码;

(5)发送端将转码后的码流打包成RTP包,进行传送。

2 具体实现方式

该算法所采用的基于H.265进行动态码率调整的具体步骤如下:如图2所示。

(1)转码模块接受到转码命令后,获取视频RTP包;

(2)转码模块对获取的视频RTP包进行解析;

(3)对解析后的RTP包进行整合,拼接出完整的视频帧;

(4)对视频帧进行解码操作;

(5)利用H.265对视频进行重编码;

(6)将重编码后的视频打包成RTP包;

(7)将打包后的RTP包进行传送至需要的客户端。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单节点基本配置:cpu:2颗6核,主频2.5GHz,内存32G的情况下:

多次实验统计显示该方法能够达到如下性能:

A:最大支持12路视频的重编码与转发;

B:视频处理速度:25帧/s。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RTCP和H.265的监控视频动态降码率方法能够保障在网络带宽不畅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视频高质量的传输和查看,实际应用于平安城市、交通监控、园区安防等。

参考文献

[1]曹珊.自适应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

[2]刘国柱等.RTCP反馈和缓冲区的传输控制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 31(12):2146-2706.

[3]刘高平等.自适应网络带宽的H_264视频流传输控制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2012,46(12):2704-2154.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研究 下一篇:TDM网络时钟同步改进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