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质教育观念引领历史教学

时间:2022-08-29 10:22:06

以素质教育观念引领历史教学

摘 要: 当前的素质教育是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因而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教育模式,探求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探究问题,强化思维训练,突出学生参与,注重史料运用,周密设计,发挥教师引导,确保授课效果。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常常会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表面看起来简单,其实它涉及到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尤其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它反映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更深层次体现了教学理念问题。

一、树立正确教师理念

新形势下的教育,应从教师教得如何,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上来,突出将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教育工作者要立足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学校教育的目标转变为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一是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和谐的发展,具体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三是教育教学要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五是教育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理念

中学历史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可以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进一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1.追寻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教学的整体目标必须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将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把握教学的基本模式,使其由传授知识的类型向发展思维型转变。

2.追求构筑心目中的历史。历史教学活动真正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不追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而追求学生对历史原本的分析与理解,突出培养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的能力,实现学生能够客观识别历史解释,并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3.追求能力的培养。着重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使学生对历史感受、了解和认识,是依据各种历史资料而产生的,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追求性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且要注重于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5.追求正确的历史观。突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进而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

三、正确地把握历史教学方向

1.以探究问题为目的。常规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仅表现为肤浅的问题,往往令人头痛。要明晰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而,教学方法都必须根据探究的问题来设计,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带领学生去深入探讨。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改变历史学习促成思想固化的现象。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其实同学习数学一致,都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更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

3.以学生参与为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是确保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于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进而与教师、同学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

4.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问题。

5.以周密设计为准备。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甚至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观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认真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

6.以教师引导为助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指引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大有可为的,教师可以从三个方向上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一是移植,即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移植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二是改造,即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造,赋予新的活力,对传统的讲述、讲解、讲读、问答、演示等方法加以创新,突破旧有的模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三是创新,即在教学实际中摸索和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要特别强调研究学生的学习历史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真正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王留喜.在历史教学中应经常使用讨论式教学法[J].零陵学院学报,2003,(S2).

[2]王琳.新课程体系下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困难与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2003,(08).

上一篇:教学案编制与教学案教学 下一篇:让教师在评价中定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