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时间:2022-08-29 10:11:03

针对性护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诊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研究结束时,比较两组在护理安全性、护理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抢救物品完整率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率、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护理质量;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3-0128-04

护理服务中,让患者感受关爱和尊严,降低患者心理负担,减少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已成为急诊护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为此,我院优化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并与常规护理的患者在护理安全性、护理质量方面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10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0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6~58岁,平均(37.42±5.35)岁;突发疾病有22例,车祸伤有16例,其他外伤12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2~60岁,平均(36.57±5.12)岁;突发疾病有21例,车祸伤有15例,其他外伤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案经上报批准后实施。

1.2研究方法

结合相关研究,设计研究方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病情监测、维持患者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梳理、总结护理经验,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护理风险环节,制定应急预案,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保障知情权,防范医疗纠纷。②人性化护理。全面掌握患者病情,为患者选择合适休息;如患者休克,则抬高胸部,取中凹位;如恶心呕吐,取患者侧卧位,如果患者昏迷则需头偏向一侧同时去枕平卧,如果患者合并心衰则取半坐卧位;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患者受压部位,改善该部位的循环;对于躁动不安、神志不清、疼痛剧烈等存在导管滑脱、坠床风险的患者需采用束带约束且将导管固定好。③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疾病诱因、病情进展规律、治疗措施、注意事项、预后等内容,避免患者因误解产生消极情绪。如果患者及家属存在明显的紧张、焦虑,要及时给予心理干预,促进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④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积极满足和配合患者的合理需求,及时更换被褥等,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⑤做好抢救准备。做好抢救仪器、物品的管理和维护,发现抢救仪器故障、物品缺失等情况要及时上报并尽快排除障碍、补足物资,并做好登记。

1.3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护理安全性:比较两组在抢救物品完整、护理缺陷、并发症方面的差异②护理质量:自拟评估方案,评估两组护理服务中在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操作、消毒隔离、服务态度方面的得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评价越积极。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经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护理安全性的比较

观察组抢救物品完整率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率、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操作、消毒隔离、服务态度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科由于承担职能的特殊性、复杂性,急诊护理面临的患者多数病情急重、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大,护理风险大,容易导致投诉和医疗纠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不仅要解除患者病痛,还要提供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

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进一步健全了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了应急预案,主动查找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的环节并积极整改,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尽可能降低了护理风险。观察组抢救物品完整率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率、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上一篇: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复归多元的当代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