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琴见证深圳沧桑

时间:2022-08-29 09:24:24

百年名琴依巴赫钢琴,它曾为马思聪先生深圳演奏会伴奏,曾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亲密伙伴,曾被洪水浸泡和数次搬迁,在遥远的东方这架深圳历史上第一百年钢琴道出记忆的伤痕见证深圳沧桑巨变。

本期节目《百年名琴的深圳的传奇》讲述的就是这架百年名琴依巴赫钢琴和年轻的深圳一起成就一段传奇。

节目在谋篇布局上,以百年名琴依巴赫钢琴的经历为线索,灵活运用倒叙和插叙的记事手法,大量使用历史资料,采访,情景再现,以及背景音乐和解说词,将这架百年名琴的由来,以及历经风雨20多年后从返深圳最终落户深圳博物馆的全过程联系的恰如其分。

主题的深刻感人,画面多用空镜头,语言精练穿插钢琴音乐伴奏《思乡曲》,整个节目充分的展示了珍贵名琴历经动荡和坎坷。开篇以深圳戏院里2003年的国庆音乐会,伴随着百年名琴依巴赫钢琴所被弹奏的《思乡曲》展开了故事,同时也为故事以倒叙插叙的展开做了准备。

用大量资料以及解说词引出买百年名琴依巴赫钢琴的原因,是为了给为马思聪先生深圳演奏会伴奏而买的。随后多用近景采访的方式采访了原宝安县委统战部部长马志明,通过对马志明的采访我们得知买琴的艰辛,以及该琴是在香港朋友帮忙下买的。通过资料配上解说词以及情景再现,以及空镜头空空的大厅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深圳,人们在温饱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无心欣赏这架名琴演奏出来的音乐,当时的人们认为欣赏这样的演出是奢侈的,同时也预示着依巴赫钢琴即将被冷落的必然。

节目以历史资料配上解说词和背景音乐以及知识分子下乡交待了那个特殊岁月“”时期的到来,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原宝安县文工团独奏演员何伟斌,作为一名下乡改造的知青,因一曲《黄河大合唱》从此名声大振。是依巴赫钢琴改变了他的命运。在近景采访何伟斌时,在他哼着音乐《黄河大合唱》的时候立刻响起了《黄河大合唱》的钢琴伴奏,渲染了气氛。

解说词引出了1980年深圳遭遇的一场暴雨导致洪水大涨,不幸遇难的依巴赫钢琴在洪水中泡了三天三夜,最终音调一个都不准了而且琴严重变型。有关部门派何伟斌去把依巴赫钢琴带到广州修理,没想到这一修就失踪长达20多年。

节目在语言上也颇具特色,如深圳戏院副总经理李宝龙的近景采访:“这架琴如果是个孩子,现在都是中年返回了,不知道他还认不认识这个家,因为它这个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里行间里都透露出人们对依巴赫钢琴的深深思念和重视。节目多用航拍空镜头为我们真实的展示了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现代的面貌。现代化的大都市与破旧磨损的依巴赫钢琴的特写镜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展示出了依巴赫钢琴的沧桑。

节目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巧用叙事蒙太奇,如节目在结尾段的时候一个小孩在弹钢琴的时候镜头马上跳到了著名钢琴家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来自深圳的李云迪弹钢琴的情景。结尾镜头一个对深圳展望的大全景,表达出了一种对深圳美好未来的展望与憧憬。节目巧妙用到对比蒙太奇如把1965年的边陲小镇深圳的图片和如今现代化的深圳的图片剪辑在一起,色彩由黑白变成了彩色,形成了猛烈的视觉冲击,清楚的展现了深圳这些年的巨大变化。

在社会人士宰伟民这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深圳市民的帮助下,对依巴赫钢琴进行了免费的整修,他将一千多个琴键从新装好,在2003年10月1日的时候依巴赫钢琴从新登上了舞台。节目此时对晚会现场的观众进行多次脸部特写,展示出来了人物内心的变化以及对依巴赫钢琴一路坎坷最终回家的感动之情。在揭开盖在依巴赫钢琴身上的红布的时候,节目用了慢镜头,起到了渲染了气氛的作用。

如今的深圳以一种全新的面貌,以及深圳特区前后鲜为人知的群众文化生活和市民们热爱深圳,崇尚艺术,无私奉献写下了新篇章。而这架1901年产自德国东柏林的依巴赫钢琴见证着深圳的沧桑与巨变。

作者简介:向安怡(1992—),女,湖南怀化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研究方向:电视纪录片和电影。

上一篇:民族意识的结构性特征辨析 下一篇:儒家文化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