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在急慢性盆腔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9 08:54:34

腹腔镜手术在急慢性盆腔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急慢性盆腔感染性疾病(PID)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诊治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急慢性PID患者中选取45例为观察组,其中急性患者25例,慢性患者20例,均在术前给予腹腔镜检查,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另选同期该症患者45例为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诊断准确性及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中,诊断符合率为84.44%;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术后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

关键词:盆腔感染性疾病;腹腔镜;诊断治疗

盆腔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生率,如急慢性盆腔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盆腔肿瘤等,女性生殖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因此需及时予以治疗。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且疗程较长,大剂量的抗生素使用,不仅会造成多种不良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出现。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预后较差,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接受度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及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急慢性盆腔感染性疾病的腹腔镜诊治成为可能。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诊治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急慢性PID患者中选取45例为观察组,其中急性PID患者25例,慢性PID患者20例,年龄23~67岁,平均(36.5±3.1)岁。另选同期该症患者45例为对照组,其中急性PID患者26例,慢性PID患者19例,年龄21~65岁,平均(35.8±3.3)岁。两组患者均具有性生活史,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急慢性PID临床诊断标准者[1];经病理证实者;无手术禁忌征者。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存在其他严重妇科疾病者;凝血功能能障碍者。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行腹腔镜盆腔粘连分解术,对盆壁、输卵管、肠管、子宫周围的粘连进行分离,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腹腔镜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囊液吸取术、输卵管切除术等,急性PID患者术后给予生理盐水对盆腔进行反复冲洗,并给予甲硝唑灌注盆腔。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其他操作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腹腔镜确诊人数/总人数)×100%,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并以率(%)表示,(P

2结果

2.1诊断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术前经腹腔镜检查确诊者38例,其中急性PID患者22例,慢性PID患者16例,诊断符合率为84.44%。

2.2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术后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同对照组13.33%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盆腔感染性疾病在妇科中较为常见,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出现的一类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输卵管炎等。盆腔感染性疾病对女性生活及健康具有较大危害,如未及时与彻底治疗,可导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不孕。因此对于该症,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但由于该症临床表现具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慢性盆腔感染性疾病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具有较高的误诊率,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

在过去较长时间,对于各种急慢性盆腔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后穹窿切开治疗及B超穿刺治疗等。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抗生素治疗对早期症状的改善并不明显,而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可能产生耐药菌,影响治疗效果,而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恢复较慢。且由于治疗不彻底,患者易出现包裹性积液及慢性腹痛等,严重影响生殖健康及生活质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为盆腔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2]。

较多报道已经证实[3],在盆腔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实施腹腔镜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部分学者认为[4],腹腔镜检查可作为该类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4.44%,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对于已确诊的盆腔感染性疾病患者,特别是急性患者,需立即需以治疗,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较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

但有学者也表示[6],腹腔镜手术对于术者及医疗设备要求较高,治疗医师需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同时,在手术过程中,需防止对膀胱及周围脏器及组织造成损伤。如患者盆腔粘连较为严重,腹腔镜手术较为困难时,需及时中转开腹治疗。

综上所述,在急慢性盆腔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中,采用腹腔镜技术,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陶冬梅.腹腔镜微创治疗女性盆腔炎性包块近远期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282-1283,1299.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J].中华 妇产科杂志,2014,49(6):401-403.

[3]王晶,王成双,张春梅,等.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痛诊疗中的应用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8):1203-1204.

[4]周莉.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6):846-847,851.

[5]雷成善.腹腔镜在妇科盆腔疼痛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2,02(9):225-226.

[6]谭小方,李丽.盆腔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1例[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3):417-417.编辑/冯焱

上一篇: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高校竞争水平 下一篇:论中小学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