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服务手段及途径探讨

时间:2022-10-09 12:40:06

中药知识服务手段及途径探讨

1中药知识服务相关概念

中药知识服务是知识服务概念在中药领域内的具体运用,以用户的问题和环境为指导,在对中药信息知识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然后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出能够较好的支持中药知识的应用以及创新的一种服务。

中药知识库建设是中药知识服务这种高级信息服务模式的基础,中药知识服务和传统信息服务相比较,它要求运用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对中药信息进行深度加工,选择更为专一的服务对象,融入到用户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

英文文献中直接研究中药知识服务的文献不多,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等几个与知识服务相关的概念,在最近的研究中,知识服务的概念才日见端倪并逐渐涌现。关于知识服务的概念,国外研究文献较多使用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关于中药知识服务的研究,目前以国内文献为主。[1]

2中药知识服务的主要特征分析

中药知识服务具备知识服务的一般特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高度专业化。中药知识服务要求提供者具有高度专业化的中药知识和相关技能,该知识与技能常常都是客户所不具有的,或者具有的成本较高;②高附加值。中药知识服务是通过相应的知识创新,在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满足的过程中,使客户实现创新,这种创新服务智力要求高,并且难以复制,所以,附加值就比较高;③个性化、定制化。中药知识服务是指为特别客户的特别需求提供一定知识服务的过程,这就要求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不同的服务环境等提供不同的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伴随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依据客户需求的层次与特点,对中药知识服务进行细分,对于低层次的需求,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批量定制服务,降低成本;④服务过程的交互性。中药知识服务具有客户导向性,在客户需求的引导下进行,通过双方不断地信息与知识交流,确保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⑤知识网络广泛。中药知识服务所需的知识经常涉及很多方面的专业,所以提供方就要具备广泛的知识网络,重视知识资源的积累,具有广泛的知识、信息来源渠道[2]。

3当前中医药知识服务主要手段与途径

根据中药知识服务对象的不同,目前大体可以划分为:面向中药产业的知识服务、面向中药学术研究的知识服务、面向中药临床的知识服务三大板块。但从中药知识服务手段划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一对一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要求中药知识服务提供者为客户指定专职的顾问或者顾问团队,从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开始到满足需求全部过程都有双方共同参与,面对面的交流,努力满足客户的要求。该模式服务对双方的交互程度要求极高,双方对整个服务的过程与结果也十分关注,所以服务成本就比较高。服务成果有提供中药新药开发项目报告、制定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等;② 参考咨询服务模式。该种模式主要用于中药知识服务提供方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不需现场提供服务,服务双方交互程度较低,服务提供方相对较为被动,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关注度也较低。中药知识服务提供方一般利用面向人工智能的知识服务技术平台,向用户提供具体的中药知识和信息;③自助服务模式。中药知识服务提供方根据以往服务的经验及对客户需求内容的分类,对低层次且重复性大的需求,采用先进技术手段给客户提供高标准的服务与解决方案,使用户通过选用自助服务的方式满足需求。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双方的交互活动是间断的,根据用户反馈信息,服务提供方来改善技术服务的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3]。 例如,国内外公开的诸多中药相关数据库查询平台(如:Pubmed, CA, SCI, springer-link, OVID,Sinomed、VIP、CNKI、万方等等)。

基于以上三类途径,在此提出建设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的构想。中药知识服务平台是三类中药知识服务手段的整合,是全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集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高地、学术创新资源与社会资源相互融合联动发展的“中间地带”。通过平台建设,集聚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知识服务领军人才和团队,作为中医药知识服务的提供者(主体),通过灵活运用专职顾问(一对一)服务模式、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和自助服务模式,向产业企业、学术研究机构、教育教学单位、社会民众和政府主管单位(即知识服务的客体)提供有效服务,从而协助建立和完善促进知识服务能力提升的相关政策和环境,解决中医药发展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帮助广大民众提升健康知识和技能(成果)。

由福建中医药大学信息所联合北京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浙江中医学院图书馆共同开发的“中药信息系统与药物开发应用”属于基于中药信息系统提供中药知识服务。简要介绍如下:“中药信息系统与药物开发应用”选择与药物开发相关的中药数据、中药物种数据、方剂数据、化学成分数据构建以相互关联为特点的“中医药信息系统”,为面向中药的新药开发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以从中医药信息系统中搜索到的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作为数据基础,灵活运用多种分子模拟软件,研究了血府逐瘀汤、护心方、通冠胶囊、海桐皮汤、透骨消痛颗粒、芪参益气滴丸等中药方剂中活性化合物在化学空间和药理空间的分布,探讨其作用机理。

以中药为对象的新药开发是当前中医药产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当前新药开发除应用传统的药物筛选法外,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是比较流行的应用方法。本项成果为药物开发研究者提供优质的数据和系统平台,可以提高药物开发效率,见图1。

基于该“中药信息系统与药物开发应用”的服务实际融合了以上三种知识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中药知识服务与支持。

4中药知识服务思考与展望

面向中药产学研的知识服务,在现有服务模式与途径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知识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和主动化,如何建立可容纳定制知识服务和扩展知识服务的知识服务平台,如何培训一批高水平知识服务领军人才和团队,是当前中药知识服务领域应重点关注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霞,樊治平,冯博.知识服务的概念、特征与模式[J].情报科学.2007(10).

[2] 李丹,知识服务特征、要素及机制构建研究 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olume 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 2011) 2011-10-01 国际会议

[3] Kuusisto J,Vajamaa A.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and CO-production 0f knowledge―the role 0f public sector? [C].Frontiers 0f E―business Research,2004.

[4] Ebersberger B.The use and appreciation 0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activities in traditional industries[DB/OL].Finland,2004.编辑/冯焱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打开学生的“口” 下一篇:中国速度滑冰队竞技实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