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间隔缺损介人封堵术的护理

时间:2022-08-29 05:19:28

浅谈房间隔缺损介人封堵术的护理

房间隔缺损(简称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对本病的治疗已从外科手术修补方法逐步转为采用介入封堵ASD。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经过严密监护,精心的护理,介入封堵ASD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近年来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ASD病人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l对象随机抽取2010年患者,年龄在6~72岁(平均21岁),根据病史、心电图、x线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确诊为ASD,其中11例有不同程度右房、右室增大,超声心动图显示ASD直径为7~35mm,术中球囊测量AsD直径为8~35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7~34mm。

1.2方法

选用封堵器治疗方法:在局麻或基础麻醉下穿刺右股静脉,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在食管超声和X线监测下,进行介人封堵术。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教育:封堵介入治疗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病人多存在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表现为恐惧、担心、忧虑等。因此,应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术前指导及健康教育。针

对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封堵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使病人消除疑虑,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心,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因此病人入院后应详细了解病人身心状况后,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简单介绍并结合多媒体播放手术的优点、方法、安全性,并请手术成功的病人介绍对手术的亲身感受,解除病人恐惧、焦急心情,积极配合封堵介入治疗。

2.1.2术前准备:(1)检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2)双侧腹股沟区备皮;(3)做碘、普鲁卡因、青霉素皮试(或先锋V皮试);(4)术晨禁食水。

2.2术中监护

2.2.1防止心包填塞:术中严密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勤询问及倾听病人的主诉,及时发现由于导管操作引起的心包填塞。

2.3术后护理

2.3.1心电监护:术后严密监护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经常询问病人主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2.3.2血压监护:由于术前进食少或禁食,术中应用造影剂及分流等原因使体循环血容量增加,对血压的稳定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维持血压的稳定十分重要。所以,术前须测量患者的基础血压,以便与术后对照。术后我们进行肱动脉无创血压监测,设定时间为15分钟测量1次,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设定报警参数,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血压平稳者改为30分钟测量1次并作好记录。

2.3.3体温监测:术后严密监测体温变化,护理须每4小时测量1次体温并作好相关记录。术后三天内体温升高常为手术反应,如体温过高或术后三天体温进行性升高,应警惕有感染的可能,应加强抗感染措施。给予大量抗生素以预防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2.3.4保持合理的:保持术侧肢体伸直位8~12h,协助床上生活护理和床上大、小便,观察手术侧肢体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观察伤口局部有无渗血、肿胀、疼痛,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异常,比较两侧足背动脉的搏动强弱,及时发现血管内血栓形成,如用宽胶布带固定纱布卷压迫止血时,松紧要适度,胶带过紧易导致皮肤表皮剥脱,过松则不能达到止血效果,个别对胶带过敏的病人易致伤口处皮肤水疱,要注意伤口周围皮肤的观察及处理,如采用绷带“+”字包扎法,可避免皮肤损伤。患者术肢制动,术后卧床。穿刺部位盐袋压迫6小时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3.5防止拔管综合征:术后拔除鞘管时,积极预防疼痛或压力过度所致的反射性心动过缓,血压降低等。严密监护心率、心律、血压,拔管时动作轻柔,按压力量适度,同时指导病人做深呼吸,以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2.3.6预防封堵器血栓形成,血管栓塞:术后血栓形成可导致脑梗死和其它脏器栓塞,术后要服3个月的阿司匹林o.1Tid,抵克力德o.25Qd,术后严密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抗凝药的使用。

3总结

封堵治疗ASD是一种新的介入疗法,护士在护理工作应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心悸等临床症状;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和尿量;监测体温变化并注意心脏听诊。

4讨论

封堵治疗ASD是一种新的介入疗法,其主要优点是安全有效,对病人损伤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在治疗前只要掌握适应症,术后加强心电监护,病人严格按医生的指导服用抗凝药物,加强预防感染治疗,可以避免封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外科手术相同的疗效。

上一篇:全程整体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治疗效果的临床观... 下一篇:临床带教的探讨与体会